秋风:血泪后面的理性分析

——对童工问题的一个观察

秋风

标签:

【大纪元12月11日讯】可怜天下父母心。如果我们要从根本上消灭童工现象,所需要的就是改变那些贫穷的父母们的处境。

对于任何人来说,童工都是一个令人黯然神伤的话题。花季岁月,却在辛苦的劳作中渡过,人间惨事,莫过于此。因此,每涉及这一话题,人们总是慷慨激昂,涕泗横流,义愤填膺,这些当然令人感动不已。但是,面对这一社会现象,仅靠道德的高调,甚至是立意极好的法律,能不能解决问题?如果我们真的要解决问题,而不是表现自己的道德形象的话,那么我们就需要理性的辩析。

我们首先需要一个假设:父母对自己的儿女的了解和爱,是任何外人也无法比拟的。这一论断,当然不是完全绝对的,但起码有99%是正确的,所谓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儿女的父母,所谓虎毒不食子、可怜天下父母心等等民间谚语,反映的正是父母与子女间的那种血肉关系。有了这个假设,后面的很多论述就有了根据。

那么,人们就会问,为什么父母会把自己最爱的子女送进火坑?我的看法是,这恰恰是外人才会问出的问题。你觉得是火坑,可在父母看来,却绝对不是火坑,相反,可能是一种最好的选择。问题就在于,你的孩子所处的社会跟童工不同,而你的位置也与童工们的父母不同。不同的位置决定着不同的预期,而众所周知,正是预期,决定着投资,对未来的预期,决定着人们当下的选择和行动。

你处在现代文明的阳光普照的城市,你的孩子选择的范围相当大,你可以预期,你的孩子的未来有无数的机会可供选择。于是你就照着这种预期设计你的孩子的现在,你供他上好学校,让他学钢琴,让他学绘画,让他学英语,让他学电脑,等等。当然最重要的投资,其实是你的人力资本。你每天拿出三个小时,然后还牺牲了周末,算算看,十几年下来,这是多么巨大的一笔资产,如果把这些折合成现金,你绝对是百万富翁。你之所以舍得进行这么巨大的投资,是因为你知道,你的这些投资,是会给你的孩子带来巨大的收益的,根据一般的经验,这种收益,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投入成正比的。而对孩子来说,通过延迟工作而学习知识,这一过程中积淀在他身上的大量资本,可以抬高他未来的人力资源定价。而你知道,肯定会有人为为这么高的价格买单。

连你自己都对自己高尚的投资感动了,于是当你看到有人竟然把年纪小小的孩子送到工厂、作坊时,你觉得你那为人父母的高尚的本能被冒犯了,你觉得这些父母简直该死,他们也对自己的孩子太不负责任了,他们简直不是合格的父母。

然而,让我们站在那些童工的父母的角度看看:他生活在一个没有任何机会的社会中,他知道,他的孩子几乎没有任何向上流动的机会,比如说走出农村,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也没有资金为孩子的未来投资。他或许有一点点资金,比如,可以供养他上个小学,可是以他的经验来看,这种投资的收益,或许是负的。他的人力资本本来就很廉价(没有知识),因此投入到孩子身上也不会有什么收益。

对他来说,未来是不存在的,因为未来跟现在没有什么两样,他的父母是贫穷的农民,他自己是贫穷的农民,那么他的儿女也必然是贫穷的农民。是的,确实有人通过教育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根据他的经验,这绝对属于小概率事件,那么,他就会盘算,追加大量的投资,是否合算?在城市,如果你考不上清华,那么也可以上北京工业大学,再不济也可以上个专科学校,你的投资仍然有收益;而在农村,如果你靠不上大学,你的整个投资就基本上泡汤了。

而你的投资积淀在孩子身上,如果不能走出农村,那么,就不会有人为孩子较高的人力资源出价。说到底,目前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决定了,整个社会所大量需要的是乃是低价的人力,不需要知识的准备的体力劳动者,而且由于供应极度充分,这种人力的价格被固定在一个水准,形成了一种悲惨的价格刚性,在这种价格结构中,父母的少量的人力资源投资,几乎不能对你的人力定价发挥什么效应。

在这种预期下,贫穷的父母们的唯一的选择就是放弃对未来的投资,而最充分地发挥现有资源的价值,也就是说,让孩子立刻直接投入生产体系中,这种做法对于家庭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即便是对孩子本人来说,这也是一种最优的选择,因为通过尽早进入到社会分工体系中,孩子可以积累到实用的技能,这些技能可以提高孩子的人力资源定价,而且,这些技能是有人会买单的,而不像半吊子的知识,根本无人出价。

因此,我的结论就是:不同的预期导致了处境不同的父母对孩子截然不同的投资选择。如果我们要从根本上消灭童工现象,所需要的就是改变那些贫穷的父母们的预期,而这,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了。

2004-11-30

--转自《人与人权》2004年12月28期(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为信念从没退后?
【名家专栏】你的口罩为什么是中国制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