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千年

春秋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和物理学

天文学

战国时期还出现了专门研究天文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齐人甘德的《天文星占》八卷和魏人石申的《天文》八卷,后人将这两部著作合而为一,即《甘石星经》。书中详细记载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和出没规律,同时还记载了800多个恒星的名字,测定了120颗恒星的黄经度数,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比希腊的星表早了200年。

1973年于湖南长沙出土的战国马王堆墓中发现了《天文气象杂占》,有29幅各种形状的彗星图,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彗星的著作;在历法方面确定了一年为365‧25日,这就是后来的四分历;又规定于九年设置七个闰月,记载了二十四节气,这在世界天文史上都是遥遥领先的。

物理学

战国时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司南是用天然磁石人工琢制而成的,外观像一把汤匙,有一根长柄和光滑的圆底,把它放在平滑的地盘上轻轻一推,汤匙便转动,停下来时长柄所指的方向总是南方,起定向作用。司南后来发展成为指南针。

《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手工艺专著,记述了“百工之事”,分木工、金工、皮革工、设色工、刮磨工、抟埴工六类。书中着录的“六齐”,即配制青铜的六种方剂,这是对青铜冶炼技术的总结,也是世界上最早关于金属合金成分的记录。

《墨子》一书记录了战国时期有关光学、力学以及几何学方面的成就。

(摘自香港大纪元)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