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民调结果的变化暗藏玄机专家教您如何看民调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14日讯】(中央社记者韦枢台北十四日电)台湾总统大选进入最后一周,虽然选前十天已经不能再公布任何总统民调结果,但是各种议题的民调天天有,民众到底如何从中解读民调的真实程度,专家教导大家,从调查的方法、样本数足够否、取样方法、问卷内容来解读民调,比较能看出其中的端倪,了解个中奥妙。

总统大选进入白热化,选前各家公布的民调结果都不同,两组人马互有领先,让人看了眼花了乱,无法分辨各家民调的可信度,虽然选前十天已经停止发布民调,只是各政党改成私下进行,而且日后针对不同事务和议题,还是有各种大小民调,民众学会解读的方法,便能成为个人的决策参考。

民调的方法很多,常见的就是网路调查、电话访问、人员入户访问、街头访问、邮寄式访问等,其中网路调查是新兴的调查方式,属于主动式,也就是由受访者在网路上自由参加的调查,其他的调查方式都是被动式,是经过一定的筛选受访母体所做的调查,而主、被动的调查在意涵和倾向上有所不同,自然影响到所获得的结果。

创市际市场研究顾问公司技术总监江义宇指出,民众要解读一份民调,如何判别真假,最重要的是要看公布调查的单位公布样本是怎么来的,代表人是哪些人。例如网路调查只代表上网人口的意见,并非代表全体人口的意见。毕竟全台湾上网人口约占全体人口的一半,而且在年龄层、教育程度、收入高低、都市或乡村人口等方面都有差别,所以自然会偏向网路人口的看法。

此外,很多网路和媒体不断公布网路上调查的数据,但很少公布是哪些人的想法,结果看来很耸动惊人,但其实样本只是来自于造访那些网站的人,只能代表一小部分的上网人口,并未涵盖全体上网人口的看法。

江义宇表示,受限于新闻报导的时间和篇辐,其实民众很难了解民调公布的数据样本来自何方,呈现结果是哪些人说的话;他教导民众可以从主办单位去看,例如杂志社和网站合作的调查结果,样本很可能来自于杂志读者订户、网站造访者,这只能代表一小部分的受访者,因为没有造访那个网站,或非那本杂志的读者,没有机会填问卷,除非调查可举出例证,证明造访人的属性与全人口一致;其实重点为是否每个样本都有机会填答问卷,如果不是的话,代表性会受质疑。

辅仁大学统计咨询顾问中心主持人、统计资讯系副教授梁德馨表示,新兴的网路调查分成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开放式是不设限的,只要进了网站就可以填答,封闭式是调查单位拥有庞大的样本资料库,针对客户的需求找出适合的样本加以调查。

梁德馨认为,网路族群年龄层向来就是未知数,也许从一些调查得知网路族群偏向那一阶层的年龄,但也只是调查结果,永远不知道网路族群的真正年龄、性别结构,所以无法判断开放式投票的结果是否符合结构。

她说,电话访问调查有台湾地区母体户数和人口数的资料,因为有出生和死亡登记,所以知道男女比例、不同年龄层的比例,但是网路调查没有这些资料,所以相对的只是模糊地知道母体结构概况,并不清楚详细情形,很难说估得准确与否。

她认为,民众要解读一份民调报告,应该先看调查方法,以总统选举民调为例,技术成熟的是电访而非网路调查;其次是样本数要够;第三是取样方法,抽样误差和样本控管结构是不是正确,会不会抽样北部的样本多于南部;第四则是问卷内容,如果问卷题目有引导式,就可能导致结果不精确。

长期钻研统计调查的梁德馨指出,如果没有看到题目内容,所有的民调结果都是看开心的。因为同样的问题,以不同的问法、多几个字、少几个字,问的先后顺序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答案,这也是各家所做的民调结果不同之处。

如果看到问卷,就知道加减某几个字就会出现哪些高估或低估的答案。此外样本控管有问题也会导致结果不精确,而坊间传出部分民调可能是置入性民调,即表示问题“很特别”,也会导致不一样的结果,这些诀窍都可以做为民众解读一份民调最佳参考。(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