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维谷的中国经济

标签:

【大纪元4月20日讯】 (大纪元时报报导) 自一九八○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就是举世瞩目焦点,而二○○○年下半年当全球经济普遍陷入不景气之际,中国经济却表现出一枝独秀,更成为磁吸全球资金的场所。不过,尽管中国经济成长数据一直有亮丽成绩,但另一种对其看衰的声音却也都不绝如缕,只是相对的微弱而受到忽视而已。

就在今年三月底,全球著有名声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登一大篇报导性文章,指出中国经济已经浮现出经济过热迹象,而且投资效益过低、产能过剩,再加上庞大的失业人口和银行呆账等等棘手难题,因而提出警语:如果经济成长脚步不慢下来,中国政府很快会淹没在庞大的债务中。问题是:中国经济成长的脚步能够慢下来吗?

一方面中国靠着高经济成长率来吸引外资,因为高成长率意味着所得提升、市场潜力大;另方面中国也依恃高经济成长率支撑着高投资,而投资的持续也吸收掉劳动人口,一旦投资缓慢下来,失业人口将激增。看来早年改革开放初期的顺口溜“一放就乱,一收就死”所描述的场景,如今又再重现啰!那么,处在此种进退维谷的两难情境下,中共当局采取何种策略呢?

由近来中国一连调高存款准备率、公开市场操作等等紧缩银根政策出笼,我们可得知中共当局选择“收”,亦即防范过热且免于投资泡沫的形成与破灭,只是这样一来就要付出成长停滞、失业增加的代价。不过,这也是在“两害相权取其轻”下不得已的作法,如此抉择也许可减轻甚至免于经济全面崩盘所带来对中国整体,以及对全球造成的波及效果,毕竟中国已是“世界工厂”,牵一发动全世界的效应不可轻忽。

其实中国经济当前骑虎难下的两难局面,完全是“管制”所致,由中央集权演化到分类管制、划分固定的贪污权利,也是跛脚自由化、不尊重市场的恶果。今日俄罗斯的浴血凤凰成效正可供作对比,而快速开放、快速迈向“民主、自由、市场”三合一境界的代价,于今看来是比较轻的呢!──转自台湾大纪元时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部分产业出现投资过热情形
张清溪新竹工研院论中台经济形势
西方关注赵紫阳健康恶化
工研院开讲─经济学家嘉惠百余专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