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贷款顾问公司林立 凸显部分消费者债信危机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28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李靓慧╱专题报导)台湾银行业者抢攻消费金融业务,战场早已从信用卡、现金卡、小额信贷扩及至代偿市场,强调一次为消费者解决所有的债务,除了银行间的竞争激烈,近来银行业者更发现,市场上号称“代办贷款”、“整合负债”的顾问公司,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凸显出部分消费者在盲目扩张信用后,如何解决庞大的负债,已是个严重的问题。

  自从新银行陆续成立,积极抢攻信用卡业务,并以灵活的行销手法、刷卡免年费的诉求下,成功刺激民众办卡,使得信用卡的发卡量大幅成长,近年来更扩及白金卡,银行业者评估,2300万国人中,符合信用卡申办资格的8百多万人,几乎已人手数卡,很难再有大幅度的成长。

  现金卡与小额信贷,则成了继信用卡之后,第 2个竞争激烈的市场,银行业者诉求快速发卡、审核容易,成功的让部分原本属于地下金融的贷款业务吸引过来,原本必须与地下钱庄借款的民众,因为有了现金卡的借款管道,得以光明正大的借钱使用。

  不过,银行业者发现,在信用卡、现金卡成功缔造佳绩后,后续的还款问题,已隐藏了极大的信用危机,部分民众不但持有多张信用卡、现金卡,甚至已经开始“挖东墙补西墙”,部分银行因此将矛头朝向“余额代偿”,以期初较为优惠的利率,抢攻他行“有资金调度需求”的客户,强调“一次解决民众所有的贷款问题”。

  更有银行业者发现,以往就存在着一些“代办贷款”的顾问公司,近来更是如“雨后春笋”般的大量出现,这类公司强调“与银行合作”、“签约”,可为民众进行“负债整合”,替民众向银行争取更好的利率条件,甚至可以在高额负债的状况下,向银行“争取更多的额度”。

  银行业者指出,此类代办公司,只要向经济部申请公司登记,营业项目涵盖顾问业务、资料处理等项目,就可以为民众提供“贷款顾问、代办”服务,由于此类代办公司仅作为民众与银行间的“联系”,并非以自有资金放贷,因此与以往的地下钱庄不同,再加上并非由财政部管辖,财政部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部分银行业者坦承,的确有分行的行员在业绩压力下,与此类顾问公司合作,由顾问公司刊登广告吸引民众,之后再将业务交给合作的业务员,但由于银行业者发现,经由此类管道进来的业务,倒账率均高达50%、甚至100%,因此包括国泰世华、北商银等银行,不但不与此类顾问公司合作,在征信时,还特别注意筛选避免此类业务。

  银行业者指出,部分民众的确有金融知识欠缺的困扰,例如在信用贷款高额负债时,不懂得将手中的房屋办理利率较低的房贷先行清偿,再偿还房贷,因此贷款顾问有时的确可发挥“提醒”的功能;不过,绝大部分找上贷款顾问的客户,都已是负债累累、身心俱疲的状况,此类客户,银行也很难再给予协助。

  根据银行业者的了解,民众使用“负债整合”服务,不外乎将分散在各家银行的各类高利率信用贷款,合并转入提供“余额代偿”服务的银行,该银行多会给予期初1至3个月的优惠利率,此外,配合将还款年限拉长,例如将所有的贷款拉长分成5年偿还,每月的还款金额就可立即降低。

  银行业者提醒,消费者若需要向“代办贷款”、“贷款顾问”、“负债整合”等业者寻求协助,必须先了解是否须收取高额的顾问费、手续费﹖个人信用资料交予此类公司时,也必须注意个人资料是否能够获得保障,以避免资料外泄的问题。

  银行业者强调,现在各银行都积极抢攻消费金融业务,对于自行上门的客户,都会给予“贵宾级”的礼遇,民众不妨多加比较。

  最重要的是,民众必须建立预算观念,避免盲目的信用扩张,才不会在接到账单时“欲哭无泪”。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