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长青:蒋经国推李登辉青云直上

——中国人所不了解的李登辉(6之3)

曹长青

人气 171
标签:

【大纪元9月25日讯】由于在第一次见到李登辉时,就听他说起当上总统是偶然的,不是必然的;所以我自然问到了他是怎么当上总统的问题。

“我直到30多岁的时候,都是一心想读书,对政治一点兴趣都没有,”李登辉说道。“我是由于在农业经济专业出名了,蒋经国身边的人认为,要解决农业问题,应该用李登辉。”当时蒋经国认为,农业发展对台湾整体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所以找到对台湾农业经济了如指掌的李登辉。据说,当时他做的台湾经济报告,被认为有可能拿诺贝尔经济学奖。

但是,被蒋经国看中,他拿诺贝尔奖的梦只有就此终止了。1971年,李登辉被叫去给蒋经国汇报台湾的农业问题,给蒋经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随后就被邀请加入国民党。也就是说,李登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取代“中华民国”的那一年加入的国民党。但当时作为普通公民的李登辉对联合国把台湾排挤出来,并没有太多的感觉。他说,“老实说,当时我不是那么在意这件事,因为这根本轮不到我出场。我只要做好份内喜欢做的研究工作,就心满意足了。”他不仅没有政治野心,也没有政治兴趣。

●破格提为“台北市长”

但在加入国民党的第二年,即1972年,他就被蒋经国封了一个行政院政务委员的职位。当时李登辉正在新西兰一所大学演讲,接到电报要求他速返台湾。回到台湾后,他都根本不清楚政务委员到底是个什么职务。还是他22岁的儿子不无调侃地告诉他,“那是当完部长级的大官之后,没有什么职位可以安插的老人当的官。”而当时李登辉不仅只有49岁,也没当过任何部长级的大官。他当时的政务委员同僚中,有连战的父亲连震东,他就是当了内政部长之后没法安插了,就给了个政务委员的职位。

自担任政务委员起,李登辉就开始了和蒋经国的频繁接触,并开始了他踏入政坛的火箭之旅。蒋经国经常邀请他一起去农村探访。在这期间,蒋就曾表示,农业对整个台湾都很重要,所以对李登辉而言,最有意义的工作是做台湾省主席;而如果李登辉做了省主席,整个台湾的农业都有可能升级。但李登辉并没有认真考虑和揣摩这些话,也没有做任何放弃在学术领域发展的计划,依然做他的台大教授。

蒋介石1975年去世后,按照中华民国宪法,由副总统严家淦继任;期满后,由外省人组成的国大代表一致选举蒋经国任总统,没有反对者。蒋经国1978年5月20日宣誓就职,随后在六月九日,也就是说,在蒋经国当上总统不到20天的时间内,李登辉就被任命为台北市长。

●“只有蒋经国敢用你这种人”

和蒋介石相比,蒋经国比较随和、平民化,也一直采取亲民政策,这点早就从媒体、书籍等资料中得知,但他和李登辉交往中的“随和”还是远超出了我的想像。李登辉当上台北市长以后,蒋经国这个堂堂的总统,竟然频繁地,每周有三、四次亲自跑到李登辉的家里,和他谈话聊天,询问工作情形,给新任市长打气,甚至听他发牢骚。而且蒋经国的造访也不事先通告,完全像老朋友那样,直接就去了。有时李登辉还没下班回来,李夫人也外出购物,蒋经国就自己坐在客厅一直等到李登辉归来。

这种情形一直持续了约三个月。然后,有一天,蒋经国又来跟李登辉聊天的时候说,人们对你做市长的评价很好,没什么问题了。于是就不再来了。原来蒋经国是担心,这个被他看好的农业专家到底能不能做好市长的工作。这种总统亲自登门到一个市长家里关照的情形,相信在哪个国家都是罕见的。蒋经国对李登辉如此这般的重视,就已经预示了李登辉仕途的顺利。因为台湾当时毕竟还是个专制的国家,独裁者的一句话完全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在做政务委员期间,李登辉是一只脚在政界,一只脚还留在学界。出任台北市长以后,才辞去了台大教授的职务,双角踏入政界。他可能已经预感到自己不可能再回到学术界了,所以把自己关于农业的藏书全部捐给了台大图书馆。

尽管蒋经国对这个台湾人的台北市长十分偏爱,但李登辉本人对自己的仕途并没有更多的非分之想。当上台北市长后,他真的想好好做个称职的市长。上任后马上全力以赴开始研究都市的发展计划,并很快从东京购买了全套12卷的《岩波讲座.现代都市教室》,随后又陆续买了很多关于城市建设规划的书。李夫人曾感叹道,本以为把那些农业书籍捐出去了,再搬家时他们可以轻松一下了;没想到丈夫又迅速把书架填满了。

但李登辉却肯定没有把那一堆都市建设的书看完,因为蒋经国根本无心让他做什么台北市长。在被任命为台北市长的第二年,李登辉就又当上了国民党中常委。又过了只有两年,也就是1981年底,蒋经国就让李登辉当上了台湾省主席。当时在国民党高层内,履历经历远比李登辉厚实的元老、大老们比比皆是,怎么排也轮不到李登辉的头上。难怪党内有人不服气地表示,“只有蒋经国敢用你这种人。”事实上,李登辉后来才知道,蒋经国原本是要直接提他做省主席,因党内有人反对,认为李登辉政治经验太少,所以才让他去做了三年台北市长。

的确,蒋经国对李登辉的厚爱是毫不掩饰的。在他一手提拔李登辉当上省主席之后,还亲赴省主席官邸,祝贺李登辉当选。他对李登辉做台北市长和台湾省长的表现都十分满意,对他的执政报告评价高得惊人,认为他已经积累了很好的经验,该是从新的制高点来观察台湾国情的时候了。于是在1984年他第一届总统期满,要竞选第二届总统时,蒋经国就亲自问李登辉,愿不愿意做他的副总统。就这样,在台湾省主席的位置还没有坐热乎的两年多之后,李登辉就又被蒋经国提名为他竞选总统的搭挡。以李登辉的党龄之短,资历之浅,一下子越过所有元老,登上副总统宝座,无法不令许多国民党人目瞪口呆。

而且据李登辉新书《见证台湾——蒋经国总统与我》披露,在就任后的第二天,蒋经国就邀请李登辉和他乘同一部车外出,用这种以前从没有过的“总统副总统同车出门”的举动,对外展示蒋和李登辉关系特别好。除了同车外出,蒋经国还和夫人一起,罕见地在自己的总统官邸宴请李登辉夫妇,让行政院长和总统府秘书长夫妇作陪。

独裁者这种用意是很清楚的﹕我都对他这么好,你们下面也别拿他不当回事。

蒋经国对李登辉特别好,不只是“秀”给别人看的,私下也是关照倍至。例如,他会亲自到刚上任的副总统办公室,问讯家俱陈设之类的小事。而李登辉要做例行的身体检查的时候,蒋经国不仅指定要让他住本是总统专用的病房,而且几天后又追问体检结果。更甚的是,他觉得李登辉做省主席时住的房子太小,要专门给他建一个宽敞的副总统官邸。由于担心别人说闲话,蒋经国表示,还要盖五院院长的官邸。可是等副总统的官邸建成,李登辉搬进去之后,蒋经国却表示,五院院长的官邸不必建了。结果李登辉一家住在起码可以盖六栋官邸的大空地,又养狗,又养羊,还建了操场让警卫打篮球。

●蒋经国为什么对李登辉情有独钟?

虽然李登辉清楚地感觉到“蒋经国对我有很特殊的感觉”,但是,不仅在与朋友的交谈中,在接受我的采访中,还是在他自己的书里,李登辉都表示,“经国先生提拔我为副总统,我想他并不是要我担任接班人。也许是因为没有想到自己病情会如此严重而早逝吧?经国先生晚年曾说过,我也是台湾人,但是他对于以台湾人为主体的政治问题,或许并没有深入思考过。”

李登辉认为,蒋经国之所以提拔他,除了因为他是台湾人之外,还认为他“认真而诚实”,也不是野心家。李登辉自己对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副总统位置也并没有什么大的感觉。他说,大权在总统手里,其他权力在行政院长手里,副总统的位置,真的就像蒋经国所说,只不过是“观察国情”。他已经做好准备,当完那届副总统就退休。没想到却由于蒋经国的突然过世,而意外继任了总统。他认为“这就是历史的偶然。”

但就我所读到的资料来分析,我不认为李登辉的判断很准确。我对李先生带领台湾走向民主的功绩十分推崇,但对他“看人”的能力却实在不敢恭维。连战、宋楚瑜都曾经是他重用、提拔的心腹。二千年的时候,他全力为连战助选,有时竟一天站台七场,以至引起心脏不适。可是连战仍然败选,难怪宋楚瑜阵营讥笑连战是“扶不起的阿斗”。

但李登辉却居然完全相信连战能赢,以至大选结束,连战惨败的时候,李登辉只能取消去国民党中央党部的行程,因为他只准备了胜选谢词,却没有准备落选感言。而连战败选后立刻就逼迫李登辉辞去党主席。

宋楚瑜也是李登辉当上总统后立刻就提拔成中央党部秘书长的心腹,但后来也完全背叛了他。连宋的背叛都不是偶然的,因为这两个人,无论在性格为人上,人生经历上,在宗教信仰上(连战和宋楚瑜都没有宗教信仰),尤其是在政治理念上,都和李登辉有着本质性的不同。

而蒋经国则在上述每一点上,都和李登辉有相近、重叠和相同之处。首先在人生经历上,两人都曾学习并推崇过马克思主义,然后又都清晰地抛弃了社会主义;在宗教信仰上,两人都是基督徒;在性格上,两人都质朴、率真,又激情、倔强(据史料,年轻的蒋经国是很有激情的)。李登辉虽然随和,却有很固执的一面,在原则问题上是不让步的。例如据李登辉新书披露,宋美龄为了左右政治,从美国回台,总给各高官送巧克力,按照台湾规矩,被送者要回送礼物,于是就有了一个和宋美龄见面,听她训话的机会。但李登辉却从不去回送。而蒋经国虽然凡事仍禀报后母大人,但内心对宋美龄干政也是不满的。

所以,我个人的感觉和推断是,蒋经国颇为欣赏李登辉的个性,或者说,俩人就是对劲儿;这点在他重用李登辉上是起了相当作用的。除此之外,在俄国人拍的影片《蒋经国》中还有这样的描述﹕说李登辉在美国念过书,通晓英文,温和有礼,是基督徒,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也是一流的行政管理人才。蒋经国认为,李登辉具备做为中华民国总统的外表形貌和内在条件,他想到李登辉身材高大,面带笑容在全世界的形象,就不由得相当满意。

另外,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原因﹕在上述《见证台湾》一书中,李登辉透露,蒋经国在用人之前“得先把他的太太查清楚”,他认为,“如果太太风评不好,这样的人当什么长都会出事。”而蒋经国对不张狂、不招摇的李夫人印象非常好,经常关切地询问她的情形。

除上述原因之外,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俩的政治理念在一个轨道上。蒋经国一路清晰、有计划地刻意提拔、重用李登辉,比任何其他事实都能证明他意欲使台湾政治走向民主化、本土化的决心。在《见证台湾——蒋经国总统与我》中,李登辉也写道,“他对台湾本土化的意识很强,这比较属于原则上的问题。”“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他在很多地方展现出要在台湾生存,到中国大陆去是没有助益的,因此要真正施行本土化和民主化。”

●蒋经国开启两化

蒋经国在1985年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就提出了三个重要的说法,第一,台湾是一个民主宪政的国家;第二,从来没有考虑过蒋家人士继续接任总统;第三,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台湾问题”,只有中国问题。只要中共在大陆实行共产制度,台海两岸就绝无谈判的可能。

正因为蒋经国清楚台海两岸没有谈判的可能,同时反攻大陆也没有可能,所以他意识到国民党应该把立足点转向台湾。因此不仅他掌权时任命的三个台湾省长(林洋港、邱创焕、李登辉)全都是台湾本地人,而且在他第一次选总统时,就选了台湾人谢东闵做副手。在1984年他还通过李登辉的手,释放了因主张台独而被捕的一些人士,并表示台独不是犯罪。据李登辉新书中的历史记载,1986年以后,蒋越来越表现出对台湾的关注。1987年7月,蒋经国又请李登辉出面,邀请了12德高望重的台湾地方长者会面,在这次谈话中,蒋经国历史性地表示,“我也是台湾人。”

事实上,自从蒋介石死后,“中华民国”涵盖中国大陆一说就开始发生变化。李登辉被任命为台北市长的时候,任职令上没有像以往那样,写有“首都市长”字样(国民党政府一直认为台北是中华民国首都临时迁往的地方),而只是“台北市长”。

在意识到本土化的同时,蒋经国也意欲推行台湾的民主化。他对台湾最重要的贡献,可堪称伟大之举,是他在去世前的最后两年,开放了党禁、报禁。今天看来,他的了不起,超过了苏联的戈尔巴乔夫,因为戈氏没有做到这奠定民主地基的最根本的两点。无论哪个独裁国家,只要开放党禁、报禁,民主的潮流立刻就势不可当。所以蒋经国的壮举,为台湾走向民主推动了最根本的一大步。

在蒋经国的容忍下,民进党于1986年9月成立。在次年的圣诞节,国民党在台北中山堂举行宪法实施40周年纪念大会,病中的蒋经国亲自参加并发表演说,就在他演说时,11名民进党国大代表站起来,高喊要求国会全面改革的口号。与此同时,民进党还发动了大约三万民众,在外面举行要求国会改革的集会。对此蒋经国并没有做出什么表示,一句话也没说。也就是在这个大会上,蒋经国公开宣布,流着蒋家血的总统就到他为止,并在这个大会上重申,“我也是台湾人”。

民主国家的领导人遭到抗议是常事,但独裁者由于太习惯了被恭维,很难容忍当众遭抗议,所以蒋经国的不但没有发怒,反而公开宣称“我也是台湾人”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台湾本土意识和民主理念在支撑的话,蒋家的人怎么可能说出这种话。

●抽掉李登辉加入共产党的档案

仅仅在李登辉做副总统期间,蒋经国就和他有过156次谈话,蒋对李登辉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很清楚的,而且早就清楚。李登辉早年曾加入共产党(这点我在后面的文章中还会谈到),在蒋经国提拔他以前,他曾被警备总司令部找去问话。在接受我专访的时候,李先生给了我一个独家资料,他说,“其实我告诉你,有一点,我以前没有公开说出去过,我想蒋经国是为了以后用我没有麻烦,把我加入共产党的那一段经历从档案中抽掉了。”

清掉案底,为以后的提拔开路,可见蒋经国是多么有心。李登辉认为,蒋经国虽然让他当副总统,但未见得想让他接班。这个判断未尝准确,单从蒋经国去世前要紧急召见李登辉,也可以推断,蒋是有话要对他说的。

蒋经国是在1988年1月13日下午3点55分咽气。蒋的官邸在下午两点就打电话找李登辉,但他正在接见外宾,秘书竟没有转话;到三点多蒋寓所又要求李登辉迅速过去,这时才有人去告诉他情况紧急,李登辉匆忙结束会谈,赶到时四点刚过,但毕竟迟了几分钟。

蒋去世的时候,国民党的主要元老,如郝柏村、俞国华、沈昌焕等,以及蒋经国的儿子蒋孝勇等都在场。如果蒋经国不想让李登辉接班,他完全可以对上述人员留下关于接班人的遗嘱,而没有必要火急火燎地要见李登辉。

李登辉对蒋经国未见得想让他当接班人的推断自然有他的理由,例如,他既没有党权,也没有军权,也不掌握情治系统,一旦接班,怎么控制?这里可以分析出两个原因,第一,如李登辉所说,蒋经国没有料想到他那么快去世(他是糖尿病,不应该突然吐血去世的)。第二,蒋经国一方面想推动本土化和民主化,另一方面又担心以台湾人为主体的政治动摇国民党的统治。所以他仍然使用情治机构威吓和压制反对派人士。这是他的重大局限,因为无论如何,他还是个独裁者,在走向民主之路的过程中仍有他的困惑不决。就接班人的问题,他大概还期待,由李登辉接班做总统,但下面仍主要是外省国民党人主政。

蒋经国虽然意识到要推动本土化和民主化,并历史性地开放了党禁报禁,并解除了在台湾实行了三十八年的军事戒严令,但要让他预见到、并接受台湾迅速变化到民进党可以执政这一步,当然是非常困难的;每个人都有他的局限性。但他能把李登辉提拔到宪法规定的接班人位置,就是出奇的突破,就是他对台湾走向民主的重大贡献,就已经决定了台湾后来发生的一切。

我的另一个判断是,蒋经国之所以没有清晰地宣布,或早早地留下遗嘱,明确指定李登辉为接班人,还与国民党的传统,蒋经国个人的理念、声誉有关。人们都知道,蒋介石的国民党虽然一直独裁专制,但却从来不敢像共产党那样理直气壮(宣称自己是“无产阶级革命专政”),他们一直自认是民主政权,也一直有形式上的选举。蒋介石去世后,也不是直接把权力交给儿子,而是按照宪法,由严家淦继任总统,再通过党内选举,蒋经国当上总统。所以对国民党,有“独裁无胆,民主无量”之说。

但蒋介石再独裁,也还不至于愚蛮到像毛泽东那样,先是在全国大张旗鼓地宣布林彪是接班人;林摔死之后,又指定华国锋“你办事,我放心”,理直气壮地做一个彻底的独裁者。蒋经国再专权,也不会愚蠢到像邓小平那样,把江泽民叫到北京,然后告诉全中国人民,他就是总书记了,也坦坦然然地做一个完全的独裁者。

且不说蒋经国晚年已经有了清晰的民主理念,做出了开放党禁报禁的壮举,这是邓小平,以至今天的江泽民、胡锦涛们所完全不能同日而语的,即使他仍以独裁方式执政、用人,他也绝不想给后人留下一个独裁者(死前指定了接班人)的形象。从他对《时代》周刊和《华盛顿邮报》的谈话,都可以看出,他不仅要给世界台湾是一个民主国家的形象,也要给世人留下一个他本人是走民主道路的领导人形象。所以他绝不会清晰地表示要让李登辉接班。对那种明显独裁者的做法,大概只有共产党的领导人才不仅毫不忌讳,毫无愧意,甚至还很得意(就像今天的江泽民);只有共产党的领导人才会只顾今生今世,哪怕我死后洪水滔天。所以,即使李登辉在蒋经国去世前赶到他身边,蒋也只可能郑重地暗示,国家大任由你负责了等等,即使对李登辉本人,在私下,他也绝不会说出,我就是要你接班之类的话。但正如我在上面所指出的,蒋经国把李登辉一手提拔到按照宪法接班的位置,就已经从法理上、民主程序上确认了李登辉的接班人地位。这既是蒋经国的智慧之举,也证明了他对李登辉能继续推动民主理念的信任。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李登辉火箭般的仕途﹕一九七一年加入国民党,七二年当上行政院政务委员,七八年当台北市长,七九年当上国民党中常委,八一年当台湾省主席,八四年当上副总统。从入党到当上副总统,总共只有十三年的时间。李登辉无论怎么有能力,没有蒋经国的刻意提拔,如此火箭般步入青云是绝对不可能的。

(原载《开放》2004年7月号)(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曹长青﹕中国是世界上最没平等的国家
【专栏】曹长青:克林顿和毛泽东
曹长青﹕中国人别再蠢血沸腾了
曹长青:台湾要不要自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