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泰纳奖新科桂冠艺术家杰瑞米˙戴勒

人气 10
标签:

【大纪元1月1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鼎尧台北特稿)惯以多重媒材来呈现主题的英国艺术家杰瑞米˙戴勒(Jeremy Deller),去年冬天成为英国当代艺术界最大奖泰纳奖(TurnerPrize )众望所归的二00四年得主。戴勒同时是台北双年展“在乎现实吗?”的参展艺术家,代表作之一“欧格里夫抗争事件”现正在台北市立美术馆展出,展期至一月二十三日。

泰纳奖的评选向来以具争议性、不按牌理出牌闻名,因此会选出受到艺评、大众、赌盘、甚至是同侪艺术家一致看好的戴勒,确实是不常见的情形,英国《卫报》甚至以“空前(unprecedentedly)”来形容戴勒的获奖。

戴勒的得奖作品是以录像为主的装置艺术“记忆的桶”,影像内容是他在德州的旅行纪录。戴勒当时的行程包括参观美国总统布希常去的咖啡店、观察布希家乡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访问一名大卫教派镇压事件后的幸存者,影片最后则是以一大群蝙蝠由洞穴中飞出,布满黄昏时分的天空作结。

由于泰勒奖决选时正逢美国总统大选,戴勒特别强调,“记忆的桶”并非反布希的作品。但先前英国《第四频道》为戴勒拍摄个人简介时,他也以一番话为观者预留想像空间:“最好是不要解释每件事。我宁愿有一些谜。”

现年三十八岁、毕业于伦敦大学科陶德艺术中心艺术史研究所的戴勒坦承,自己缺乏传统艺术才能,“不会绘画和雕塑”。他习惯以亲身参与的方式去创作,纪录自己与他人合作的过程,最后以影片、访谈文稿、档案和官方文件一类的形式发表,意在以多重面向呈现单一事件。

戴勒经常以不同的身份创作,曾在各式各样的艺术专案担任策划、制作人和导演。他出身伦敦,并以伦敦为创作基地,却喜欢以边缘题材、草根文化、或遗落的历史片段为创作主题,论者认为他不带有伦敦的时髦味,但易为大众接受。

戴勒于二00一年发表的“欧格里夫抗争事件”,可能是最能代表他创作精神的作品。他为此作品筹备三年的时间,找来数百位矿工和警察,重演一九八四年全国矿工工会罢工中的暴力冲突事件。事后他将重演的纪录影片、相关访谈、剪报、历史文件和照片一并展出,刺激观者由多个不同角度思考。

持正面意见的艺评认为,戴勒一贯以温和且富智慧的手段碰触政治议题,非教条式的作品能引人思考;但也有少数人指出,戴勒的作法“恶心而矫情”。

相关新闻
政府邀请顾问分析西九意见
警铃没响一声   荷兰名画不见了
陈慧坤百岁 艺术人生传记出版
全球华人新年晚会 香港首站开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