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预警系统最困难环节–如何通报居民

标签:

【大纪元1月22日报导】(中央社台北二十一日综合外电报导)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的强震与大海啸重创毫无防备的印度洋边缘国家,在亚洲和非洲造成逾二十二万人罹难的悲剧。浩劫发生后,尽速建构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已成各界共识,但专家指出,如何落实通报系统与教育当地民众,将是未来最巨大的挑战。

一月十八日起在神户举行五天的第二届联合国防灾世界会议,如何建构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成为会议讨论的焦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议斥资三千万美元在印度洋建置深海浮标和地区通讯中心,并于二○○六年中展开运作。

曾前往印度洋海啸灾区实地调查的日本东北大学教授今村文彦指出,在建构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之际,如何普及当地居民的海啸相关知识亦不可或缺。今村表示,除致力让国际观测网更完备以外,如何建构能确实将海啸资讯传达给居民的架构亦攸关重要。此外,即使确实传达海啸警报,如果当地居民对海啸的恐怖懵然无知,就不一定会逃往高地避难。

英国广播公司科学记者凯特威尔报导指出,除非能警告偏远地区居民,否则再精良的技术仍无用武之地。

太平洋地区耗费数千万美元建构的海啸预警系统早已证明非常管用。太平洋海啸预警系统的运作方式相当简单,设置在海底的压力感应器监测上方的水压,如果海啸通过感应器上方,感应器会传送信号至海面上的浮标,由浮标将信号传送给卫星,卫星再将警讯传达到有人看守的预警中心。

任职美国西海岸及阿拉斯加海啸预警中心的怀特摩尔博士表示,预警系统不光是预警中心而已,还需具备对外通讯途径以及紧急应变基础设施。最困难的部分在于各地的紧急应变基础设施。例如位于雅加达的预警中心值勤人员获悉海啸即将来袭时,他该如何警告苏门答腊岛渔民、斯里兰卡居民以及印度尼古巴群岛的原住民?

在前述较落后地区,有许多地方并无电视、收音机和电话等。因此众多专家指出,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建构有效的基础设施,确实将警讯传达每一人,不论当地如何偏远。 这次受重创的国家大都属落后地区,当地贫困居民为求糊口已不容易,恐怕没闲工夫担心遥远的未来灾难,幸存灾民于事过境迁后,可能早就淡忘这场悲剧,更遑论百年以后的后代子孙了。

相关新闻
南亚海啸死亡人数跳增至22万
组图:英国演艺界援助海啸晚宴伦敦举行
古原 :赈灾又成政治秀
海啸余生 失散三周喜团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