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哲﹕紫阳赵公千古﹗

从郭鸿志词《念奴娇》“李一哲平反”说起

王希哲

人气 6
标签:

【大纪元1月22日讯】

念奴娇 李一哲平反

鲲鹏量海﹐忆当初﹐不露青萍声色。毒草香花皆可是﹐民主法制分别。借取精华﹐批“看能否…”﹐创例惊南国。党规风范﹐赵公申令遵辙。

气恼江蜮林伥﹐胸横积怨﹐狠毒如蛇蝎。先祭百万大批判﹐又造民兵配合。派理连篇﹐法西行径﹐文武双气绝。至今遗害﹐明知捂盖谁说﹖

1979年2月

词中﹐“看能否”﹐为1973年夏﹐李一哲文章《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呈毛主席后﹐广东省委宣传口传出毛主席批示中一句﹕“看能否批倒他们”。词中“赵公”﹐即紫阳赵公。时﹐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也。

1973年夏﹐青年王希哲﹑陈一阳﹑李正天﹐老干部郭鸿志四人为反对林彪黄永胜死党文革中在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发动的一系列军事扫荡和大屠杀﹔为反对号称最民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口号下向秦皇朝取经看齐美化封建法西斯专制制度﹔为反对林彪垮台后四人帮在毛泽东撑腰下继续坚持极左路线﹔为反对文革中把毛泽东神圣化用“谁反对毛主席就打倒谁”的“礼治原则”来建立和支撑“社会法西斯”专制体制﹔为反对“新贵理论家”(即后来所称四人帮)煽起“批林批孔”把火烧向人心所向的周恩来及借故打倒邓小平﹔为呼吁创立一个真正民主和法制保障的社会主义制度﹐他们值文革后即将召开“四届人大”之机﹐斗胆给毛主席写了阐述上述立场的二万言长信《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王希哲起草本文﹐郭鸿志主草序言﹐)﹐并于1974年11月将其抄成大字报公布于广州市北京路街头﹐向四人帮下战书挑战。它后来的遭遇和故事﹐这里就不多说了。

在这个事件中﹐我们纪念和感激赵紫阳什么呢﹖

一﹑这篇大字报如此猖狂如此“反动透顶”﹐“57年以来首见”﹐又有毛主席的御批﹐又有中央文革的严令﹐若广东恰是在韦国清﹑彭冲﹑毛远新一类人物治下﹐李一哲几人﹐早就没有脑袋了。

二﹑赵紫阳下令发动对李一哲大批判﹐下令“广东的文科大学生不批倒李一哲不能毕业”。但赵紫阳没有抓李一哲﹐没有杀李一哲﹐让他们自由。共产党统治下史无前例地甚至还在大批判中﹐允许李一哲说话﹐允许李一哲反駮﹐允许李一哲将反駮文章再贴成大字报上街﹐更奇迹的是﹐还将李一哲大字报和李一哲反駮大批判的文章由省委宣传部结集﹐一版又一版地大量翻印﹑散发“以供广大革命群众深入批判”﹗使得几乎全国的每个基层党支部团支部民间团体都能得到“李一哲反动文集”真本﹐不计手抄。真话﹐没有赵紫阳假批判真保护的推波助澜﹐就根本不可能有上述反封建反极左保卫周恩来的“李一哲反动思潮”在全国的大传播和深入人心。而这个“反动思潮”的传播和深入人心﹐也就为半年后爆发的天安门四五运动﹐提供了重要的舆论准备。

“李一哲反动思潮”-“四五”-“六四”﹐赵紫阳开明的人民性立场以及他所起的历史作用﹐是一脉相承的。

三﹑赵紫阳离开广东赴四川﹐韦国清接任﹐李一哲立即被逮捕﹐宣布“反革命集团”。万幸不久﹐胡耀邦高唱“民主与法制”口号﹐邓小平复出﹐三中全会召开﹐“民主墙”兴起﹐习仲勋驾临广东﹐1979年元旦李一哲出狱。2月平反。郭鸿志的《念奴娇》﹐就写于此时。习仲勋生怕李一哲误解赵紫阳﹐衔恨赵紫阳﹐平反前对李一哲说﹕“你们要给紫阳同志去信啊。紫阳同志当初批判你们﹐但他实际是保护你们的啊﹗”我们笑了。我们当然了解。有“创例惊南国。党规风范﹐赵公申令遵辙”郭词为证。

其实﹐除了郭鸿志外﹐我们几人(王希哲﹑李正天﹑陈一阳)过去与赵紫阳并无直接的接触。记得在批判李一哲高潮中﹐我们工厂党委传达赵紫阳对我的“转化方针”时说﹐“赵书记说了﹐对王希哲要多小会帮助。”这之前﹐就是我在文革中﹐特别是在“1.22省革联夺权”后﹐在一些小的和大型的批赵大会上﹐见到赵紫阳了。那时广东两派红旗派和东风派都在斗他。东风派是真恨他真斗他。红旗派是真喜欢他假斗他。斗的题目﹐除了他在广东农村的“修正主义路线”外﹐无非就是“粉碎赵紫阳的假让权真反扑。”赵紫阳布鞋穿一身洗白的旧军装﹐脖子挂着牌子﹐弯着腰﹐站在越秀山十数万人批斗大会的批斗台上﹐看不出一点“反扑”的样子。喊“打倒赵紫阳”了﹐他也举手高喊“打倒赵紫阳”。他顺从群众又不卑不吭的态度﹐感染了18岁的王希哲﹐使他对赵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也使得他和他的同学们对赵紫阳在广东农村推行的“修正主义路线”究竟是怎么回事﹐发生了考察的兴趣。后来的“上山下乡”给他们提供了考察的条件﹐“贫下中农”对“三自一包”的向往和毗邻港澳地区农民的大量逃亡给了他们证据﹐他们终于醒悟﹐“修正主义路线”才是农民真正欢迎的﹐是中国农业的出路﹕“一大二公”极左路线﹐是农民真正厌恶的﹐是中国农业的死路。那么当然﹐中央文革四人帮是应该反对的﹐周恩来﹑邓小平﹑赵紫阳是我们应该支持的。“李一哲反动思潮”的雏形﹐就是这样发育了。

自那以后的几十年﹐又经历了“批判李一哲”﹐我一直爱戴着赵紫阳﹐对赵紫阳怀着深沉的情感﹐更不必说自六四前夕(那时我在遥远的广东西北怀集监狱焦虑地望着天安门广场)﹐直至今天和永远﹐那个闪耀着伟大人道主义光辉的赵紫阳了。

流亡金山﹐跂予西望。日近长安远哦﹗我不能去了﹐谁可为我致哀﹖

紫阳赵公千古﹗

2005年1月22日
美西海湾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不代表大纪元。

相关新闻
温克坚:在人群中寻找温度
香港政界及文化界人士出席追悼会
传新华社公开文告将为赵盖棺定论
赵遗体告别仪式料下周一举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