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反击反分裂法 台吁国际伸援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1月8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苏永耀╱台北报导〕针对中国拟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台湾外交部长陈唐山昨日痛批这是“三个虚构”,他呼吁国际社会不应该对“一中政策”噤若寒蝉,姑息只会造成两岸更为紧张。

陆委会主委吴钊燮也认为,国际如果不再正视,施压中国停止这项立法,恐将影响两岸对话与协商。他还说,中国向来对台采取软硬兼施策略,即使这次两岸达成过年包机协议,并不就代表台方愿意接受“反分裂国家法”,台方一贯的立场是追求两岸和平稳定,中国如果片面改变现状,台湾绝不坐视。

新闻局昨天为国际媒体举办“反分裂国家法VS.区域和平”说明记者会,邀请陈唐山、吴钊燮以及国防部副部长蔡明宪等参加。

陈唐山表示,“反分裂国家法”是建立在虚构的“一中原则”、虚构的“内政问题”,以及虚构的“和平统一”等三大虚构基础上,这项立法不但将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带来冲击,也是片面改变台海稳定现状,国际社会应该共同关注。

蔡明宪从军事角度分析指出,中国此刻急于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意在消解内部对台政策分歧,对外则可以表明国家统一决心,并为其未来可能武力侵台,建立法律基础。

吴钊燮则忧心认为,国际社会至今对中国打击台湾的行为毫无表示,如果再不加以制止,实为鼓励北京政府持续甚至扩大对台文攻武吓。

吴钊燮强调,虽然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对中国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回应,应视最后的条文内容而定,但若真要等到条文正式公布,可能“为时已晚”,此论点获得蔡明宪的呼应。

蔡明宪说,从亚太区域安全角度,台海问题与区域安全发展息息相关,如果区域各国或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对台敌意及动作采取漠视或姑息态度,形同对中国传达错误讯息。

当国际媒体提及“台湾关系法”,吴钊燮说,“台湾关系法”的精神在保障台湾人权与自由,中国的“反分裂国家法”则是为使用武力找借口。

陈唐山警告说,历史上纳粹德国曾经高唱“自然疆界论”,国际间姑息的结果就是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他呼吁国际社会应一致制止中国片面改变台海现状,才能确保亚太地区的和平与民主。

至于台方因应策略与作为,吴钊燮说,台湾的中国政策目标向来是减少两岸误解,经由正常化互动,建立彼此互信,今年政府将筹组“两岸和平发展委员会”,凝聚全民对两岸议题的共识,并积极寻求机会建立两岸“和平稳定互动架构”,防止冲突发生,在此努力过程,中国应该停止立法,否则将有碍降低两岸紧张关系。

**定义台海现状 须抢回发球权

自由时报记者苏永耀╱特稿

中国人大拟于三月间展开反分裂国家法的立法,但熟悉中国政制者均知,所谓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过是“橡皮图章”,整个草案早在北京政府的口袋。破坏台海现状的举措已然展开。

国际社会对此似存姑息气氛,美国政府虽呼吁莫片面改变台海现状,却未直接针对反分裂法;表面理由是条文内容还没底定,可是,一旦中国人大完成立法后,生米早已煮成熟饭,国际社会再如何抨击,为时已晚。

法案虽未出炉,但意图却已于名称揭露,因为中国先将两岸状态界定为“统一”,才会有衍生的“反分裂”问题。换言之,光从名称本身,中国已对台海现状径行定义,并立法赋予北京政府为两岸争议进行仲裁与执法。这种形同“片面改变现状”的动作,其实已与美国维持亚太稳定的利益高度冲突。

反分裂法的本质就是中国试图化被动为主动,目标在“制美抑台”,争取对台海现状的解释权。

美国政府并非不知道中国的战略手段,但面对国际反恐合作、朝鲜半岛情势,乃至南亚赈灾的国际参与等,在政策目标的优先顺序上,美国确实不希望此际将台海议题提前处理。因此,中国趁机“打秋风”的动作,白宫方面眼前较难强烈回应。

然而,对台湾这却是生死攸关的课题,如待国际社会“回神”,洞悉反分裂法的伎俩,那也早为既成事实;与其坐以待毙,政府须积极以对,昨日国安首长向国际媒体的诉求,只算开端,台湾应尽速印制说帖发放,或游说主要国家的国会部门,向其行政部门施压,要求积极表态。

美国虽扮演台海的战略平衡者,但当天平一方的中国不断进逼造成失衡,恢复平衡之法只有二途:一是美国让步并改变对台施压,再者便是台湾也必须提高分量,加重筹码,如此居中平衡点的美国,才不致出现不利于台湾的“位移”。因此,针对防卫性公投、宪改、正名,乃至“四不一没有”等政策,政府也应弹性运用,这才有助美国借力使力要求中国自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