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

评选五十本最能孕育台湾人文意识与台湾意识的书

——过程与结果

【大纪元10月15日讯】台湾是一个由不同族群组成的移民国家,如同美国与加拿大。可是就移民族群融合的过程而言,美加的移民是个人的行为、是自愿的、能够抛弃历史包袱、要在新的土地上建立一个免于宗教迫害、免于政治迫害、属于他们自已的新国家;所以他们对土地、对国家的认同是清晰而一致的。台湾的移民常挣脱不了历史与文化的纠缠与政治的枷锁;于是对新家园的认同就有异于美加的移民。如今,随着历史命运的演进,台湾正在营造一个清晰而一致的对新家园的认同。因此,培育一种由生命共同体孕育出来的台湾意识是必要的。

阅读有关台湾文学的经典之作、有时代意义的历史传记、或有关台湾主体性的论述,对台湾人文意识与台湾意识的提升,应有潜移默化、刻骨铭心的启发作用。我们应该充分应用己有的文化资产,让台湾子民了解生命共同体的意义,来孕育对乡土的情感。基于上述信念,我藉由76位台湾国内及25位国外的作家、学者、意见领袖推荐五十本“最能孕肓台湾人文意识与台湾意识的作品”,如附表所示。

台湾人文意识让我们认识台湾、了解台湾的过去、了解我们的祖先如何耕耘这块我们继承下来的家园,了解他们的奋斗与成就,提升我们的人文素养、孕育我们对这片家园的情感、引领我们体认生命共同体的意涵,。台湾意识,自生命共同体的认知中成长出来、则更进一步地带领我们认同台湾、厘清国家定位,激发我们卫护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与捍卫台湾主权的情愫。

选出的五十本作品,涵盖四种文类:小说散文诗、历史传记、论丛、及其他。就题材的种类而言,这些作品包括台湾的文学、历史、社会、政治论述等。就其复杂性而言,包括深浅不同层次的读物,以适应各种年龄、不同教育程度、不同兴趣的读者。

在整个书选的过程中,我力求最后选出的书单有其代表性、正确性、公正性、及可行性。代表性表示选出的作品要能反映自日据时代以来不同时期的台湾社会,同时,评选人应是被社会所尊重的人士。正确性表示资料的收集与分析须是可被接受的方法。公正性表示对作品的公正评分与处理。可行性表示读者可依书单上提供的资料取得该作品。唯有达到上列的素质,才能赢得高度的公信与读者的兴趣。

书选过程

这个选书的构想是在二○○四年年底形成的。第一个面对的问题是选书与找评选人的问题。在二OO五年一月中,我趁着参加李登辉学校海外校友会之便,与五、六位洛杉机的台美人笔会会员讨论这个构想。讨论中,我表示要找大约五十位台湾的作家、学者及意见领袖,然后请他们选出五十本最能孕育台湾意识的作品。郑炳全博士当即表示此路难行,他认为我自己必须选出作品,再请人评选;其后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关键性的决定,若非如此,整个构想可能就夭折了。

虽然我随即开始选书的工作,可是实质的进展却拖至二○○五年三月中旬以后,因忙于参加对抗中国“反分裂法”的各项活动;又因所居之处,波特兰市附近,没有足够的中文藏书,我必须利用170英哩以北的西雅图台湾会馆、文教中心及华盛顿大学东亚图书馆的藏书。因为选书针对的读者是台湾的国民,所以只有用中文书写的作品才会被考虑;至于作者的国籍或籍贯不是考虑的因素。在三月底,一份含有65本作品,含盖小说散文诗、历史传记、论丛及其他四项文类的初选书单终于拟成。

接下来的问题是找评选人。即然初选书单含有不同文类的作品以应读者各种不同的需求,评选人就要由不同的专业人员担任,以免偏重某一文类。于是我在三月底请台湾文学评论主编张良泽教授提供作家的名单、请淡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施正锋教授提供学者名单、请李登辉学校的庄孟学处长提供意见领袖的名单。等到这三个名单收齐时,已是五月底。这三份名单含有17位作家、19位学者、27位意见领袖。

第一次的问卷,含有65本作品,于五月二十五目至三十日,以电子邮件、传真、及邮寄,寄送给台湾的70位作家、学者、及意见领袖,要求评选人加列该列入而未列入的作品,并用下列的标准评选每一作品:

5表示该作品能令读者认识台湾,对台湾产生感情,提升台湾意识, 确立对台湾的国家认同;

4 表示该作品能令读者认识台湾,对台湾产生感情,提升台湾意识;

3 表示该作品能令读者认识台湾;

2 表示不熟悉该作品,或熟悉但无法肯定该作品能否令读者认识台湾或对台湾产生感情;

1 表示肯定该作品不会令读者认识台湾或对台湾产生感情。

一个月之后,回复问卷的二十人之中有八位建议加列二十本在初选书单未列入的作品。这20本加列作品与我拟出的初选书单中的65本,就形成最后的评选书单,于第二次问卷中,六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六日送出(己回复第一次问卷的评选人,只寄送加列的20本)。这个安排就让70位评选人之中的每一位都有机会建议加列作品;也让85本作品中的每一作品有被全体评选人评选的机会。

同时,于六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这最后的评选书单也寄给二十四位在美国与一位在日本的作家、学者及社团领导人。七月中,我因事回台,其间又将问卷面递给六位作家与学者。于是前后共送出101份问卷,至八月一日截止日期共收回50份;回复率达50%。

资料解析

回台期间,承林衡哲“文化医师”的安排,拜访了几位作家与学者,讨论这书选工作的细节以及如何在完成之后推广给台湾国民。在嘉义,与中正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江宝钗所长的一席话,让我重新思考这个书单的名称。我原来拟用的名称是“五十本最能孕育台湾意识的作品”;她建议加二个字:人文,改成“五十本最能孕育台湾人文意识的作品”。我最后决定用“五十本最能孕育台湾人文意识与台湾意识的书”。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藉由台湾意识来厘清国家定位,但这不是一蹴可及的,整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江教授的建议让读者了解这个书单的多面性。我相信书单名称的改变没有违背评选人的原意。

问卷回复收回后,用微软的程式计算八十五本作品的得分(总分除以票数) ,再依得分由高而低排列。为使最后选出的五十本作品有宽广的涵盖面,我将性质类似的作品当成一册或自书单中抽出。群策会的“愿景,台湾”丛书八本中的七本,、、、、、、及当成一册。与也当作一册;。则自书单中抽出,因与相似。同时,每一位元元作者的作品只选取一本,第二本作品,与作者联系后,就由排行中栅除,如是由书单中栅除的有、、、、及。及也抽出来,因与同一作者或有关同一人物。另一方面,(取一册)及因出版于1976及1979,为兼顾存真与读者方便取得,我同时列出内容类似的新版书。

如是排出的最高的五十本作品再依文类分成四类。虽然在同一文类的作品仍依得分排列(数本当作一册的作品除外),但公布的书单中,不提及五十本作品的排行名次,因为排行名次不是这个书选的重点;重点是要找出五十本作品并以易于了解的方式(依文类)呈献给台湾全国国民。这个书选的工作并非要批判作品的优劣,而是要寻找作品中的某一特性:孕育台湾意识的潜能。

致谢

这个选书的工作,最后能有50%的回复率,是要归功于下列回复问卷的五十位评选人;我要向他们致谢意:李永得、李鸿禧、汪笨湖、林衡哲、陈茂雄、彭明敏、杨宪宏、薛化元、萧新煌。江宝钗、李筱峰、余伯泉、吴密察、吕兴昌、林瑞明、邱干顺、施正峰、张良泽、张清溪、庄舒雯、戴正德。李秀、李敏勇、李乔、杜文靖、林柏彦、许素兰、曹永洋、陈千武、陈锦连、张德本、郑炯明、郑清文、戴嘉玲、钟铁民。王泰泽、王震昭、吴明基、吴燕美、周烒明、柯翠园、叶明霞、黄文雄、陈垣三、杨英育、杨远薰、蔡静煌、廖清山、郑炳全、魏武雄。没有这些意见领袖、学者、作家的参与,就不可能有这份书单。

我也感谢庄孟学先生、施正锋教授、张良泽教授、戴嘉玲小姐提供评选人联络名单;感谢李乔先生及张德本先生等位,帮忙推荐评选人。也多谢江宝钗教授、郑炳全博士提供宝贵的建议增强这书单的品质及林衡哲医师的支援。

最后,我深盼读者了解,这书单的产生是一项团队的工作,零碎的工作虽由我负责,品质的产生却是多人的智识的结晶。不论是书单的产生或是书单上的作品,里头蕴藏着:无尽的对台湾的关怀与爱心。

五十作品 文类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年 页数
1 小说散文诗 亚细亚的孤儿 吴浊流着、张良泽编 远景出版事业公司 1980 282
2 小说散文诗 台湾人三部曲 钟肇政着 远景出版事业公司 2005 1279
3 小说散文诗 浪淘沙 东方白着 前卫出版社 2002 2087
4 小说散文诗 故乡 或 钟理和遗著、张良泽编 大行出版社 1976 226
钟理和集 彭瑞金编 前卫出版社 1995 270
5 小说散文诗 赖和先生全集:日据下台湾新文学明集1 或 李南衡主编 明潭出版社 1979 510
赖和集 张恒豪编 前卫出版社 1994 294
6 小说散文诗 张文环集 张恒豪编 前卫出版社 1990 278
7 小说散文诗 吕赫若集 张恒豪编 前卫出版社 1990 320
8 小说散文诗 杨逵集 张恒豪编 前卫出版社 1990 375
9 小说散文诗 心的奏鸣曲:李敏勇诗集 李敏勇作 玉山社 1999 174
10 小说散文诗 龙瑛宗集 张恒豪编 前卫出版社 1990 337
11 小说散文诗 吴锦发集 高天生编 前卫出版社 1992 328
12 小说散文诗 燕心果 郑清文着、刘伯乐图 玉山社 2000 170
13 小说散文诗 莎哟娜啦.再见 黄春明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1990 280
14 小说散文诗 李魁贤诗集第一册 李魁贤着 行政院文建会 2001 310
15 小说散文诗 杨青矗集 高天生编 前卫出版社 1992 252
16 小说散文诗 阿母的故事 江文瑜编 玉山社 2004 408
17 小说散文诗 施明正集 林瑞明编 前卫出版社 1993 343
18 小说散文诗 无语的春天:228小说选 许俊雅编 玉山社 2003 356
19 小说散文诗 王拓集 高天生编 前卫出版社 1992 283
20 历史传记 台湾人四百年史 史明着 蓬岛文化出版社 1980 1540
21 历史传记 台湾–苦闷的历史 王育德着,黄国彦译 草根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1999 258
22 历史传记 自由的滋味–彭明敏回忆录 彭明敏着、林美惠译 彭明敏文教基金会 2004 271
23 历史传记 被出卖的台湾 George Kerr着, 陈荣成译 前卫出版社 1991 466
24 历史传记 台湾独立建国联盟的故事 陈铭城、施正锋编 前卫出版社 2000 112
25 历史传记 二二八事件研究论文集 张炎宪、陈美蓉、杨雅慧编 吴三连基金会 1998 485
26 历史传记 台湾文学史纲 叶石涛着 文学界杂志社 2003 352
27 历史传记 十字架之路:高俊明收师回忆录 高俊明、高李丽珍口述,胡慧玲撰文 望春风文化出版社 2001 400
28 历史传记 廿世纪台湾代表性人物 林衡哲主编 望春风文化 2001 502
29 历史传记 血统源流与国家定位 沈建德着 传真: 08-753-6335 2003 134
30 历史传记 福尔摩沙的呼唤 Allan J. shackleton着、宋亚伯译述 望春风文化出版社 1999 171
31 历史传记 台湾新文学运动40年 彭瑞金着 春晖出版社 1998 248
32 历史传记 台湾人的先觉–黄彰辉 张瑞雄着 望春风文化出版社 2004 395
33 历史传记 FAPA与国会外交 陈荣儒编著 前卫出版社 2004 411
34 历史传记 吴新荣回忆录 吴新荣着 台湾出版社 1989 366
35 历史传记 宁毁不锈–马偕博士的故事 曹永洋着 文经出版社 2001 173
36 历史传记 寻找台湾精神() 赖和文教基金会编 望春风文化出版社 2002 223
37 历史传记 怀树又怀人 林庄生着 自立晚报社文化出版部 1992 308
38 历史传记 四十五自述—我的文学历程 张良泽着 台湾出版社 1986 567
39 历史传记及其他 群策会丛书“愿景台湾”包括:
台湾的历史 薛化元等编撰;潘继道执笔 玉山社 2004 153
台湾的故事 向阳执笔 群策会李登辉学校 2004 170
台湾的社会 陈仪深等编撰 群策会李登辉学校 2004 119
台湾的文学 庄万寿等编撰 群策会李登辉学校 2004 105
台湾主体性的建构 李永炽等编撰 群策会李登辉学校 2004 109
李登辉先生与台湾民主化 张炎宪等编撰、陈世宏执笔 玉山社 2004 110
台湾的地理 陈宪明等编撰、吴进喜执笔 玉山社 2004 90
40 论丛 公投制宪 群策会论坛记实 群策会 2005 295
41 论丛 台湾的主张 及 李登辉着 远流出版公司 1999 333
台湾21世纪国家总目标 群策会“台湾21世纪国家总目标”研究小组 群策会 2003 137
42 论丛 文化、台湾文化、新国家 李乔着 春晖出版社 2001 363
43 论丛 台湾意识论战选集 施敏辉(陈芳明)编著 台湾出版社 1985 249
44 论丛 台湾国家定位的历史与理论 陈仪深等编撰 玉山社 2004 130
45 论丛 重塑台湾的心灵 谢里法着 自由时代出版社 1988 261
46 论丛 台湾人应该认识的蒋介石 李筱峰着 玉山社 2004 151
47 论丛 台湾价值观 黄文雄着 前卫出版社 1993 304
48 论丛 陈千武的文学人生 陈素兰着 时报文化公司 2004 255
49 论丛 台湾文学入门文选 胡民祥编 前卫出版社 1989 343
50 其他 认识台湾(生态学观点) 陈玉峰 晨星出版社 1996 288
本书单系经由对50位台湾国内外作家、学者、及意见领袖的问卷回复,整理分析后拟成。问卷共发出101份,回复率达50%。企划制作人:李学图,taiwanidentity@yahoo.com.tw

李学图

taiwanidentity@yahoo.com.tw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