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中国是加深石油危机疑虑关键

标签: ,

【大纪元10月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唐佩君台北二日电)在国际油价盘踞每桶60美元高档下,民众忧虑石油危机会再发生,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吴惠林表示,关键在于中国,除非中国充分让市场机制运作,或外资不再继续进入以支撑其高档经济成长率,否则将加大石油危机发生可能性。

吴惠林在中经院今天最新公布的“台商电子报”中,分析全球石油消费问题。他表示,虽然美国瑞塔飓风减弱,降低对石油供应冲击,但天灾频传仍难保类似卡崔娜风暴事件不再重演,加上中东局势及恐怖活动诸多因素,加深世人对于石油危机再起的疑虑。

吴惠林指出,其中最该注意的是,崛起20多年的中国经济,在亮丽经济成长率背后,却有低能源使用效率,造成大量需求石油现象,且已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根据“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的估计,2003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只占世界总量4%,却消耗全球约3分之1的原料和媒、钢铁、水泥等资源,近年又积极向海外搜购和合作勘油,更突显其耗用能源生产方式并无改变。

吴惠林表示,中国经济较不按市场原则行事,低效率本来就是特征,它不可能像第一次石油危机当时美国管制政策在短时间就缩手。如此一来,中国经济成长率愈高,就表示能源耗用量愈大,在膨胀效果、甚至乘数效果出现下,可能将使石油需求激增。

因此,吴惠林认为,除非中国充分让市场机制运作,或外资不再继续进入以支撑其高档经济成长率,否则石油危机及其引发的风暴恐会出现。

吴惠林指出,迄今被公认的三次石油危机,分别发生在1973年、1979年和1990年。石油危机出现可用供需原理来解析,而“需远大于供”通常是标准答案。不过,到底是供给或需求才是关键却有不同的看法。

以最严重的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为例。一般的说法往往较看重石油输出国家组织 (OPEC) 团结减产的供给面,但事实上,若无需求面拉抬,团结减产力量应在短期会瓦解。

相关新闻
全球能源产业每年贪污金额约一兆美元
扁抵达  阿联悬挂中华民国国旗欢迎
阿联经济以石油生产为主但正发展多元产业
壳牌石油公司主张建新炼油厂以提高产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