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湾彻底改变马拉威乡村生存发展权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11月12日报导】马拉威系列报导(七)(中央社记者刘正庆约翰尼斯堡特稿)能相信吗?台湾民众捐出的一万美元,彻底改变了远在非洲马拉威乡村居民基本生存发展权,世界展望会台湾分会在马拉威卡廷比若推动的社区发展计划,不仅创造了一万四千多名村民的福祉,台湾两个字更成为慈善助人的代名词。



沿着马拉威中部城镇恩科塔科塔 (Nkohtakota)来到齐帕兰吉拉村 (Chipalanjira),外部景观呈现出的是贫困、落后和蛮荒画面,所看到的一切是如此的原始和简朴,但深入英文原意为“恩泽” (grace)的齐索默农民俱乐部 (Chisomo)后,赫然见到的是台湾的爱、台湾的情,在这片土地上发芽深耕。


世界展望会在卡廷比若(Katimbira) 社区认养的十三岁女童洛甫妮斯 (Loveness Kangoma),看到台湾来的“贵宾”前来探视,羞涩地从家中拿出台湾认养人吕美凤寄给她的春节贺卡,低声的说出“妈妈 (吕美凤),我爱你”。


在社区内的其中一所龚德小学 (Kohnde PrimarySchool),校长龚德威 (Gondwe)一听说台湾来的访客要来,也集合学生高兴的大喊“台湾、台湾”,因为要不是台湾帮当地村民建教室、捐书本、买文具和提供营养午餐,“穷得要被鬼抓去”的村民和儿童,根本不会有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

这只是发芽的一部分而已,对世代务农的卡廷比若社区村民来说,台湾的贡献还不只这些,传统脚踏抽水的灌溉方式,在世界展望会提供三十万马拉威币 (约两千三百美元)购买抽水马达后,大幅增加了农田灌溉面积达八公顷,即使是干季,全国已进入紧急粮荒状态的马拉威,当地村民也不用坐困愁城,村里仍有足够的玉米和甘薯可吃。

见证台湾和马拉威情谊巩固的卡廷比若医疗中心,院内挂着多幅路竹会曾经来此巡回义诊的照片,墙上也画有中华民国和马拉威的国旗,人员和设备远远比不上台湾乡下一间小诊所规模的医疗中心,在台湾的爱心协助下,每天可提供一百名门诊病人的基本医疗服务。

卡廷比若社区发展计划经理塔瓦尼 (Thawani)向记者表示,世界展望会台湾分会免费提供社区三十二公斤种子、六马力的柴油抽水机和十三袋肥料等,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捐助,却改变和增加了农民的玉米产量,让村民可以在农地上深耕发展。

卡廷比若社区之一的齐帕兰吉拉村酋长齐尔瓦(Crained Chirwa)也指出,小规模的灌溉系统却是一项提升当地农作物产量的大型展示,让村民们知道在收割季节将有足够的粮食和金钱,“向饥荒说再见”。

塔瓦尼介绍卡廷比若社区生存和发展现况时表示,提升灌溉能力、兴建医疗中心和资助小学,是比较大面向的成果,以吕美凤认养的洛甫妮斯一家八口人来说,先后只付出约一百美元的捐助,却大大改变了这家人的生计。

洛甫妮斯六十四岁的父亲康哥玛 (DicksonKangoma)说,如果不是世界展望会的捐助,谋生已大不易的他,可能无法提供子女接受教育的机会,因为他们实在是太穷了。

用这一百美元,让康哥玛有钱买了一只种羊,繁殖到十五头羊后,他把其中的八只卖掉,筹措到足够的钱再去买粮食、衣服和其他耕作材料,现在洛甫妮斯一家人,不仅原先的茅草土砖房提升到红砖房,全家老小的基本生计也都有了着落,洛甫妮斯和其他六名兄弟姊妹更可以快乐的去上学。



卡廷比若,对台湾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极其陌生也不会有人感兴趣的地名,这里所发生的一切,更不会激起台湾民众广大的回响,但令人感动的是,这里的一万四千多名村民却深深烙印在心中,始终心系着一辈子也不可能造访的台湾。

世界展望会台湾分会在马拉威共认养二千五百名贫苦儿童或孤儿,其中被认养的一名女童洛甫妮斯的母亲,把台湾来的访客奉为上宾,献上“丰盛的”玉米团和煎鱼待客。//中央社


临别卡廷比若之际,洛甫妮斯全家人兴致高昂的煎上数条鱼和玉米团,打算做为最诚挚的招待,塔瓦尼等酋长也动员散居各地的村民齐聚在医疗中心外围广场,以欢渡节庆的方式跳着传统Mganga舞,并且以当地“五星级”的美食饕宴台湾访客,村民们发自内心的感激,谁说台湾援外只是当“凯子”这种表面印象而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