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朴传统的陈氏鉴湖堂

余丽珠 摄影:曾汉东

人气 76
标签:

凉风徐徐的夏日黄昏,我们来到了“陈氏鉴湖堂”,只见游客们漫步于落羽松园、水生植物池旁的步道小径上,悠闲地欣赏着雅致的湿地美景,欢乐嘻笑的孩童们开心地逗弄着半月池里的水鸭与土鹅。在悠扬的乐声中,“宜兰县鉴湖堂文化协会”理事长陈文隆及理事陈铭煜热心地为我们介绍拥有147年历史的“陈氏鉴湖堂”。

“陈氏鉴湖堂”位于宜兰市进士里,进士里旧称摆厘,本为噶玛兰族摆厘社的聚居之地。陈氏家族于清朝乾隆32年(1767),由福建漳州漳浦县佛昙镇迁居台湾苗栗,辗转来到宜兰。清朝咸丰年间,陈宣梓、陈宣石堂兄弟2人开发珍珠满力社及摆厘社地区,并且在此兴建宅院,取名“鉴湖堂”(鉴湖在祖居地因水清如镜而得名,为敬怀乡里,故以鉴湖为堂号),成为摆厘地区最主要的汉人聚落。陈氏鉴湖堂坐拥丰富、多元的家族聚落景观,在几代族人的努力下,“摆厘陈家”也成为宜兰知名的重要家族之一。

尽心维护祖厝,保存文化资产
陈文隆表示,“陈氏鉴湖堂”由8房共同持有,人文、历史丰富。于民国93年4月11日成立“宜兰县鉴湖堂文化协会”,广召社会有心人士参与,希望能协助地方推展文化传承及维护自然景观生态。



“陈氏鉴湖堂”占地约2甲半,以祠堂坐落处区分为前头厝、后头厝,前头厝为陈宣石大宅,后头厝则为陈宣梓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物遭受严重破坏,后由陈岚峰将军集资重修鉴湖堂正厅,以做为祭祀之用,即为陈氏家庙。目前虽然仅存正厅、山门及一部分的右外护龙废墟,但是从配置中,仍不难想像当年规模之宏大。

为教育子弟,陈宣梓于宅院南侧兴建书院,初建为土墙茅檐,占地一千五百坪,名为“鉴民堂”,供奉文昌公等五恩主,清同治2年(1863),秀才陈抡元将土墙茅檐改建为砖墙磁瓦,并正名为“登瀛书院”。前清廪生陈朝桢亲撰门联曰:“学岂在穷通砥行者贵;士何分显晦无品则污”。



“登瀛书院”两边的厢房广储诗书,是陈家子弟读书的所在。当年陈家聘请秀才、举人教育子弟,陈家子弟考上秀才、举人后,再由他们教育邻近的百姓,登瀛书院俨若当地的学堂。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政府在摆厘兴建机场,将用地内所有民房、庙宇强制拆除,基于对陈家的尊重,登瀛书院幸免于难,保存迄今。

八房古厝为第八房陈灿元的三合院住宅,外观保存完好,经常吸引游客的目光。近年以原材质、原貌重建的第四房陈定溪古厝则呈现古色古香之美。

保育湿地植物,推展生态教育
陈氏松园为前头厝宣石大宅,植栽以落雨松最为著名,“松园”即由其而得名。园区的落羽松,树龄已达60年之久。民国34年,陈苍溟于员山忠烈祠旁,发现31棵被丢弃的幼苗,于是带回家中栽种,第一代存活了19棵,后来继续繁衍于其他地方。

落羽松是湿地的大型植物,叶片状似羽毛,长相四季分明,冬季时,叶子会全部掉落,春天长出嫩芽时,叶子的颜色慢慢由浅至深,漂亮极了。陈铭煜告诉我们:湿地的树最怕白蚁,园区其中一棵被白蚁侵蚀,树干仅剩一半的落羽松,就是和宜兰大学的黄教授花了不少时间合力救治存活的。陈氏松园的落羽松,每一棵都长着茂密的膝根,突出地面的膝根高低不一,仔细欣赏,不同形状的膝根,带给大家不同的想像空间。



民国92年,宜兰社区大学湖泊社抢救了不少双连埤被破坏的原生水生植物,陈氏族人免费提供田地种植使用。“陈氏鉴湖堂”4个水生植物池占地约5分地,共种有100多种水生植物,大部分即是由双连埤移植来的。

水生植物池里各种荷花、睡莲随风摇曳,姿态万千。台湾原生水生植物,和陆续增加的外来品种,相互辉映,美丽无比。池里许多悠游的虾子、小鱼等清晰可见。园区约有十几种蜻蜓、豆娘和许多昆虫,吸引各类鸟儿驻足。丰富的资源是研究、观察生态的好去处。




“宜兰县鉴湖堂文化协会”推展自然生态教育不遗余力,园区除了提供各学校研究、教学使用外,每年都会举办湿地守护尖兵教学活动,教大家认识自然与人工湿地生态环境,并且培训水生植物园区的解说人员。陈铭煜表示,营造人工湿地,需要全面考量,草种的选择、水质等,都需请教专家,避免造成负面影响。

“陈氏鉴湖堂”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蕴含着一段感人的故事,虽然历经时代的变迁,“摆厘陈家”依然保留着淳朴的传统家风,8房子弟虽然各自外出发展,但土地并未分割,共同全力保存文化资产,一步一脚印,为社会付出奉献的心力令人感佩不已。

想起现今社会风俗道德的每况愈下,就让我不禁唏嘘,要是人人都能放下自我利益,多为他人着想,保有如此单纯的生命力量,那这个世界将会是多么善良美好。@◇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纪元专栏】不銹钢茉莉:满眼都是“不銹钢”
巴西一家族五代十六人感染新遗传疾病
星愿杯今登场 家族同乐会
上海留学生在美碎尸案最新进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