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威虽穷困却是非洲知名热情国度

人气 11
标签:

【大纪元11月6日报导】马拉威系列报导(一)(中央社记者刘正庆约翰尼斯堡特稿)对任何一个陌生国家的初步印象,当从国际机场谈起。马拉威首都里朗威机场虽号称国际机场,但机场内起落的国际航线班机却屈指可数,空旷的机场只见稀稀落落的外国人进出,很难碰到一个马拉威当地人。

在简陋的入关通道,负责本国公民入境检验的海关官员,总是比旁边三道外籍游客、国际组织和外交人员通道的证照查验官轻松,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马拉威人有钱、有闲出国进行商务或观光旅游。

穷,是外籍人士对马拉威的第一印象,而国民年平均国民所得仅有一百七十六点九二美元的马拉威,也是全世界第六穷的国家。

不同于其它非洲国家有着丰沛的农产、矿藏和石油能源等资源,可以提供本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所需的财源,摆脱殖民独立已有四十一年的马拉威,中北部多数乡村地区仍过着有如“世纪帝国”电脑游戏软体中的原始石器时代的生活方式。黄土砖搭建的圆型屋,上面覆盖着芦苇草和树枝,通常就是一家人赖以生存的住家,没水、没电,更谈不上拥有电视和收音机,基础设施匮乏加上资讯取得不易,致使马拉威偏僻乡村居民似乎永远不知道外在世界发生的任何一切事物。

在北部大城姆祖祖 (Mzuzu)一个村落的小酋长席吉尼 (Wayinga Sigini)告诉记者说,“马拉威的生存发展只能靠国际援助”。

席吉尼的话或许言重了,但对国民生产毛额 (GNP)只有十八亿四千三百万美元、外汇储备一亿二千二百五十万美元,外债却达三十三亿美元的马拉威来说,它的经济体是如此的脆弱,总体财政资源和政府资产恐怕连一个跨国企业都不如。

马拉威的穷,先天地理环境不佳占了很大的因素。即使有着非洲第三大、占国土面积五分之一的马拉威淡水湖,但渔业资源丰富的马拉威却很难提高农作物生产量,因为要从高度低的马拉威湖取湖水到平均海拔一千公尺的农地,技术上就有难以克服的障碍,再加上一年中长达八个月的干季和四个月的雨季,只要天公不作美,看天吃饭的马拉威人就得饿肚子,粮荒也就随时发生了。

当然,和其它多数非洲国家一样,马拉威的穷也有着历史因素。

当回教萨伊德苏丹 (Sultan Said)于一八二四年结束葡萄牙人在东非沿海的控制权后,沿海商业和贸易被新来的阿拉伯人宰制,直到一八四○年,阿拉伯回教势力不断往西扩展并深入马拉威境内。

而在欧马尼)统治时代,以非洲奴隶交易黄金和象牙的贸易制度盛行,马拉威中部城镇恩科塔科塔(Nkhotakota)当年就是非洲最大的奴隶交易市场所在地之一,每年总有超过四万名以上的黑人在这里被人口贩子贩卖,之后再穿越马拉威湖来到非洲大陆东岸的基尔瓦 (Kilwa)。而在基尔瓦,人口贩子以极其不仁道的手法把男人阉割取得好价钱,将男人和捕获来的妇女及小孩以三百人为单位,一船一船的往外送。

十九世纪中叶,欧马尼和葡萄牙人的奴隶贸易制度让马拉威人民生灵涂炭甚至血流成河,但在苏格兰基督教宣教团传教士里文斯顿医生 (David Livingstone)于一八五九年抵达马拉威后,改变了马拉威的奴隶制度。欧洲第一位横跨非洲东西两岸的里文斯顿坚信,让非洲大陆开放接受基督教义、殖民和商业是抑制奴隶交易的不二法门。

说来也怪,一九六四年取得独立的马拉威,至今仍深受里文斯顿所带来的英国三C文化所影响。

马拉威独立后的终生总统班达曾说,正由于里文斯顿终结奴隶制度,才有机会为他领导的马拉威国会党(MCP)奠定基础。而统治马拉威长达三十年的班达,殖民式的极权专制手段,虽然为马拉威取得一定的硬体建设成果和小额商业贸易的发展,不过,一九九四年首次举行民主选举并当选总统的穆鲁齐十年来的愚民政策,却让马拉威人难以摆脱贫穷的困境。

马拉威穷归穷,即将到台湾访问的马拉威新闻暨观光部长卡里阿提女士 (Patricia A. Kaliati)向记者表示,知足乐观、殷勤好客和友善是马拉威人的传统,这也是马拉威号称“非洲热情之国”的主要缘由。

相关新闻
【红色沙丘到月光彩虹】野生动物交响曲(下)
中塞建交 台立委批外交部后知后觉
陶文隆:岛内内斗 削弱外交竞争
挑战大非洲 林义杰不再愁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