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参加国际隧道研讨会 台湾学生体会深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11月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张声肇台北九日电)参加国际隧道研讨会的台湾土木工程学生从各国专家发表的论文,体会到工程的设计与建造,不能自我局限在现有的科技与方法,而应“预想”未来科技与材料等科学的发展,运用到各项工程上。

“长隧道设计、施工及营运国际研讨会”七日起一连三天在福华文教会馆公务人力发展中心举行,来自十八国的学者专家共发表一百二十多篇论文;明天他们将前往雪山隧道实地参观。

参加这项隧道工程界盛会的台湾大学土木系研究生李宏辉今天告诉中央社记者,这几天他最大的心得就是,设计、建造某一项工程时,不要受限于既有的科技与方法,而应朝未来的科技发展着想,例如奈米材料的诞生,也许会提供一个新的设计与运用理念。

要取得最新的科学资讯,像这样外国专家齐集国内的场合显然十分难得,而这是中华台北隧道协会历经两年的筹备,在交通部国工局鼎力支持下才办成的研讨会,李宏辉说,除了多举办类似的活动,或从出版界收集新资讯,也可以多派出学生、学者、官员到国外收集资料,提供业界参考。

同系的李国诚说,听了来自日本、希腊、瑞士、美国等国专家的专业报告,他觉得不同的地形、地质,要用不一样的方法施工,不过,别人的经验总有值得参考的地方。

李国诚指出,这他从次研讨会得知“钻隧道机”的妙用及局限,雪山隧道施工期间,就因为地质变化太大,“报销”了一台昂贵的机器。他并感叹,会场四周“卖东西”(促销相关器材与服务)的摊位似乎太多,若能更集中于“学术研讨”就更完美了。

李宏辉也说,雪山隧道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施工十多年来,不断克服非常困难的地形,工程界对沿路的地质,无法十分把握,异常坚硬的四陵砂岩和岩石当中隐藏的水包,就是造成施工单位耗损一台“钻隧道机”的元凶,施工人员只能边施工边累积经验。

这两位准工程师另一个共同感受是,欧洲的专家都很重视隧道火灾的防范,也不吝于分享经验必提醒各国的工程及营运人员注意,台湾即将开放长达十三公里的雪山隧道,相信当局者已注意到这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