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爱台湾的善 马拉威各地看得见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12月1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刘正庆里朗威特稿)以台湾的外交处境和国际现实,要让一个国家能与台湾维持四十年邦交而不坠,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事。台湾驻马拉威大使庄训铠说,“马拉威人民都知道台湾是最可靠的朋友”。记者赴马拉威九天采访过程中,绕了将近一千两百多公里,才知道原来台湾的爱、台湾的善,在马拉威各地都看得见。

从首都里朗威国际机场前往北部大城姆祖祖,一路上两线道的国家高速公路看起来就像是台湾乡间的柏油产业道路,虽然来往车辆少,但却得注意散居路旁的村民骑着脚踏车冲上高速公路。而沿途的村庄部落,就像是电脑游戏软体“世纪帝国”中的原始石器时代一般,黄土砖覆盖着芦苇和树枝做成的圆形屋,没水、没电、没卫生设备的家居生活,在马拉威是寻常可见的景象。

穷,是外人对马拉威的第一印象。年平均国民所得仅有一百七十六点九二美元的马拉威,比台湾赤贫家庭一个月的收入还低。穷归穷,马拉威的“生产”能力却很惊人,到任何一个村庄部落,婴儿和幼童总是占多数。台湾派驻姆祖祖医疗团护理师徐慧贞表示,以总人口数十三万两千三百多人的姆祖祖为例,生育率高达百分之六点二。在八成以上人口务农的马拉威,多子多孙多福气,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观念。

在北部地区推动传统接生婆计划的徐慧贞说,“马拉威人面对死亡的最好方法,就是多生”。

但问题是,在这个教育和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多数偏远乡村居民只能以土法炼钢、临阵磨枪的方式迎接新生命的到来。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设备器材简陋或人为造成的疏失经常发生,姆祖祖地区一岁以下新生儿死亡率便占总出生人口的百分之九点四,全国每年也有约三千名妇女因怀孕或生产而死亡。去年五月正式推动传统接生婆计划以来,台湾医疗团已在姆祖祖地区成立二十二间社区待产室,产前检查总人数达六百多人,并且成功接生了四百多名新生儿。

记者跟着徐慧贞和督导员梅姬到一偏远社区参观,眼前不到三坪面积的产房,通常就是一个新生命降临的地点。这里没有什么病床和婴儿保温箱,只有简陋的草席,和一些必要的抗生素药品。万一孕妇夜晚临盆,接生所需的水和电也只能靠助产士拿着手电筒、骑着台湾医疗团提供的脚踏车,赶快去提水。

“只要自己认真去做,马拉威人便会想办法跟上来。”徐慧贞说。这是她直接深入乡村协助马拉威人帮助马拉威人后的心得。她说,因为医疗团在姆祖祖训练的五十六名接生婆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只要是对的、是好的,马拉威人都愿意投入心力去做,而在社区中受村民敬仰的接生婆,除了接生之外,还可帮助社区里需要帮助的村民建立起正确的医疗技术和观念。

“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这句话,传统接生婆计划为马拉威做到了。而一手创建南非南华寺的马拉威“阿弥陀佛关怀中心”慧礼法师,则对众多失去双亲或遭弃养的孤儿,加以收养、教育,为马拉威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道良方。这是他到非洲弘法第二阶段“深入非洲,往下扎根”的目标。

座落于南部马潘加省、占地约三十四公顷的“阿弥陀佛关怀中心” (ACC),慧礼法师提到这所孤儿院的目标时表示,“把外界困难和烦恼当成滋材,便能转化为希望光明”。他说,目前院内收养了六十二名“阿字辈”男童和“万字辈”女童,希望有朝一日能将他们打造成传承佛法的菩提种苗。

走入ACC主建物东净佛堂一旁的孤儿院,容纳二十名院童和一名当地保母的寝室内,每间都张贴写有“切记不准与人伸手拿任何东西或钱”、“不说谎、不偷他人的东西”等生活须知,这些院童已铭记在心的信条看似不起眼,却是改造新一代当地人的根本基础。

看着孤儿院一砖一瓦慢慢搭建起来的黄意昇居士说,这里的孤儿不是只有养育,更重要的是教育,教育他们成为马拉威社会上有用的人才,只要变成有用的人,ACC都会无条件帮助他们,让院童继续就读ACC将来设立的佛学院或选择就读当地的大学。

当记者问院内七岁男童“阿连”,在关怀中心最大的收获和体会是什么时,他以生涩的英语说出“自由”和“爱心”。自由和爱心对人数占一百多万、基本温饱都成问题的马拉威孤儿来说,可能只是卑微的希望,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缘。

出生六个月就被家人弃置在河边的“阿武”,要不是慧礼法师带回关怀中心收养,现在恐怕连生存的自由都没有;八岁女童“万凯”因父母无力抚养,曾经长达一星期没有吃任何食物,但在关怀中心的爱心呵护下,已能自由自在地奔跑;而父母早逝的四岁院童“阿昇”,被收养之前则是在街上乞食的孤儿,过着有一天、没一天的日子。

这些“阿”字辈和“万”字辈院童过去悲惨的经历,可说是非洲长年穷困的一个小缩影,但秉持着“一枝草、一点露,天无绝人之路”的慧礼法师表示,关怀中心只是一个开始,这项想法、心愿主要是给孤儿许下一个希望和未来,为孤儿创造更好的成长机会。

生、养、育,只是台湾援助贫困马拉威的一个点而已,当这些点扩散成面时,无形中便彻底改变了马拉威乡村居民的基本生存发展权。世界展望会台湾分会在马拉威中部恩科塔科塔省的卡廷比若推动的社区发展计划,便是其中一个例子。

抵达卡廷比若社区之前,社区发展计划经理塔瓦尼和齐帕兰吉拉村酋长齐尔瓦等人,担心记者一行人未看见路牌而迷失方向,特地嘱人在社区黄土路入口重新粉刷画有台湾和马拉威国旗的看板,鲜明的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就算在M5高速公路上快速通过,也很难不看见。

塔瓦尼安排台湾访客参观卡廷比若各项发展计划。他说,世界展望会提供马拉威币三十万夸加 (约两千三百美元)购买柴油抽水马达后,农民们不必再挑水或用脚踏抽水方式取水,大幅增加农田灌溉面积达八公顷,即使是干季、全国已进入紧急粮荒状态的马拉威,当地村民也不用坐困愁城,村里仍有足够的玉米和甘薯可吃。

塔瓦尼表示,世界展望会台湾分会免费提供社区种子、抽水机和肥料等,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捐助,却增加了农民的玉米产量,让村民可以在农地上深耕发展。

齐尔瓦指出,小规模的灌溉系统却是一项提升当地农作物产量的大型展示,让村民们知道在收割季节将有足够的粮食和金钱,向饥荒说再见。

塔瓦尼介绍卡廷比若社区生存和发展现况指出,提升灌溉能力、兴建医疗中心、资助小学和接生婆计划,算是比较大面向的成果,以个案来说,台湾认养人吕美凤透过世界展望会在当地认养了一名十三岁女童洛甫妮斯,一百美元的捐助便大大改变了洛甫妮斯一家八口人的生计。

洛甫妮斯六十四岁的父亲康哥玛说,如果不是台湾的捐助,谋生已大不易的他,可能无法提供子女接受教育的机会,因为他们实在是太穷了。用这一百美元,让康哥玛有钱买了一只种羊,繁殖到十五头羊后,他把其中的八只卖掉,筹措到足够的钱再去买粮食、衣服和其他耕作材料。

当洛甫妮斯穿着新衣和新布鞋迎接台湾访客时,她的妈妈正兴致高昂的在厨房烧材煎鱼和搓揉玉米团,打算以当地村民眼中最丰盛的食物招待台湾访客,让人不禁感受到洛甫妮斯一家人对台湾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

卡廷比若,对台湾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极其陌生、也不会有人感兴趣的地名,这里所发生的一切,更不会激起台湾民众广大的回响;但令人感动的是,这里的一万四千多名居民却心系着一辈子也不可能造访的台湾。

临别卡廷比若之际,塔瓦尼等村落酋长动员各地村民,在社区医疗中心外围广场以欢度传统节庆的方式跳着Mganga舞,大部落酋长卡萨库拉也带领村民们,祷告祈求台湾和马拉威平安,并希望下次台湾访客再到卡廷比若时,看到的是日新又新的发展情况。看着纯朴的社区小孩和村民们高喊“台湾、台湾”,谁说援外只是当“凯子”而已!

相关新闻
节省25万 英夫妇将“最丑房子”翻修成梦之家
女子帮怀孕的朋友拍美照 助其走出情绪低谷
健脑第一营养素 哈佛营养师分享如何食疗
乱世买金求安全 外国专家支招辨别真假黄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