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水:清华大学两校魂

杨天水

标签:

【大纪元2月24日讯】中华民国国军中的孙立人将军,中国大陆的民主斗士张林先生,都是清华大学毕业,也都是安徽省人.这两个有几个共同的特点:都很刚直,都是干练之才,都坚决反对共产主义,都贡献于中国历史的进步事业。

孙将军(一九00-一九九0)﹐安徽庐江人,其父为举人﹐旧王朝地方中高级官员,后从事教育﹐曾任北平中华大学校长。孙将军自小受国学教育,一九二三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同年赴美留学﹐就读于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土木工程系﹐一九二四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后又考入弗吉尼亚西点军校﹐攻读军事。一九二七年毕业﹐应邀游历欧洲﹐考察英﹑德﹑法﹑日等国军事。一九二八年回国后﹐一直任职于军界。一九三二年调财政部税警总团任第二支队上校司令兼第4团团长,驻防海州,即今天的连云港一带,他结合中西﹐制订出适合自己部队需要的训练制度和方法﹐形成了一套与国军其它部队不同的训练操典﹐被大家称为“孙氏操典”﹐所属部队按照“孙氏操典”进行严格训练﹐素质极好。

孙将军参加过江西的剿共作战,曾经以少胜多,一九三七年,与日寇血战于上海,中弹十三处,昏迷三天,后来参加武汉保卫战,立有战功。三八年到四一年,在贵州都匀练兵,所部被改变为新三十八师,孙任师长﹐这就是后来在缅甸抗日战场屡战屡胜的,立下奇功的中国赴缅作战的主力部队之一。

孙将军的身上﹐有一股顽强的战士精神。有一九四一年四月﹐英缅军第一师全部和战车第七旅一部后路被切断﹐被日军合围于拼墙河南的仁安羌。英军反攻失败﹐陷于绝境。4月15日深夜英缅军总司令官亚历山大元帅向中国远征军求援。4月16日晚孙立人率本师刘放吾一一三团驰援。于18日凌晨赶到仁安羌﹐立刻发起攻击﹐遇到日寇三十三师团顽强抵抗﹐直到20日才全部击溃敌军﹐肃清残敌﹐击毙日军一千二百余人。这次救援性战役救出英军7千余人﹐并夺回被俘记者教士约5百人。一一三团以寡击众﹐以寡敌众﹐战死三营长张琦以下二0四人﹐伤三百一十八人﹐全团接近一半人员伤亡了。

撤退往印度的过程中﹐所遇皆崇山峻岭﹐热带雨林﹐沟壑陡峭﹐毒气弥漫﹐没有后方﹐前后左右时有敌兵。而孙将军的部队基本完好﹐重武器完好﹐军容整齐﹐同时国军中杜聿明所部的第五军撤退云南的途中﹐判断和选择失误﹐死伤万五千人以上。

自四三年三月开始的第二次缅甸战役﹐孙将军已经是新一军的副军长﹐仍然兼新三十八师长﹐血战数月﹐牺牲了三十多名连长﹐可见战争之残酷﹐日寇之凶顽﹐到十月攻克野人山﹔接着血战胡康河谷﹐十二月下旬﹐击毙55联队长藤井小五郎大佐以下约一千余人﹐其师团长田中新一报告中写道﹕“进攻于邦之敌军﹐总是逐次渗透到我阵地侧背﹐突然进攻﹐使我军障碍设施和正面火网完全无用武之地。”

一九四四年的缅北战役﹐新38师在孟拱河谷战役中歼灭日军18师团全部﹐及53师团﹐第2师团﹐第56师团各一部﹐击毙日军一万二千余人﹐自身伤亡尚不到千人。8月5日﹐盟军历经苦战七十八日﹐终于攻克密支拿。孙将军在盟军反攻收复缅甸北部的战役中﹐一直是中坚力量﹐无论是大雨﹑急流﹑丛林﹑峻岭﹑敌人的坚固的工事﹑猛烈的炮火﹐都不能阻挡他正确的判断力和他的部队的勇敢善战。要知道那些自然障碍﹐就是和平时期的旅行家到了那里﹐都很难逾越﹐更何况军队还要携带武器和粮草﹐还必然经常遇到敌人工事与猛烈的炮火阻击﹗

后来孙将军在东北﹐继续发挥他的侧背迂回﹐穷追猛打的战术﹐中共的林彪将军﹐基本上一直是他的手下败将。直到他被调离新一军为止。而后到台湾练兵﹐为国军训练了五十万战斗力很强的部队﹐这为保卫中华民国奠定了强健的基础。

在孙将军的身上﹐我们看到一种敬业精神﹐一种献身精神。

同样﹐在张林的身上﹐同样可以看到这样的精神。近来,看到大纪元上的张林照片,那是一幅神情忧郁的照片﹐和我去年四月五月看到的张林﹐有很大的差异。去年﹐我们聚会交流﹐那个时候﹐他还留着过去的发型﹐我看到的是一个精力充沛的﹐神采奕奕的﹐风度翩翩的张林﹐健谈而真挚﹐不带丝毫的虚饰﹐无论什么问题﹐到了他那里﹐立刻变得清晰易解﹐富有强烈的正义感﹐特别强调团队精神﹐提倡互相之间的宽容忍让。而一年下来﹐经年累月地写作﹐缺少起码的营养﹐背负沉重的家庭负担﹐遭到蚌埠市黑恶势力的绑架和侮辱﹐更重要的是对中国民运久久不能形成强势实力和影响的焦虑等等﹐导致了他杭州之后﹐特别显得疲惫﹐那种神情忧郁的照片﹐就是在杭州摄下的﹐可以说那是懮虑中国民运的神情。

但是﹐我们相信﹐他内在的灵魂﹐仍然是强健的﹐为自由民主而战斗的意志﹐为人权民权而呼喊的真情﹐仍然象过去那样强烈。一九八五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作为一个核物理专业的毕业生﹐他被分配到蚌埠市一个纺织厂工作﹐不久之后﹐他就依然离开单位﹐多次想偷渡到民主世界﹐寻找支援性力量﹐来改造中国大陆的落后的社会制度﹐华南﹐华东﹐西南﹐西藏等地﹐都留下了他寻找盟友的足迹﹐在云缅边境﹐他组建过中缅自由战士。我们可以想象﹐他在那里的足迹﹐和孙立人将军在那里抗日的足迹﹐有过重合。后来他到了华北继续寻找朋友﹐交流思想﹐和华北的朋友们一道﹐建立民主沙龙﹐探讨抵制专制腐败﹐拯救中华民族的方案。八九年中国民运大潮兴起了﹐他在蚌埠组织工人﹑市民﹑学生﹑北上声援团﹑各种文化沙龙﹐领导那里的民众反对腐败﹑追求民主﹐劳累不足以压倒他﹐形势的恶化不足以迫使他退缩﹐他继续领导那里的民主运动﹐直到被逮捕。两年后﹐出狱了﹐仍然是四海为家﹐寻找追求真理的朋友﹐九五年又因为参与组建“中国劳动者权利保障同盟”而遭到劳教三年。本来这样的权利﹐是宪法许可的权利﹐但是中国大陆的宪法是执政者用来骗人的招牌而已。中共执政集团﹐不能容忍任何民间的结社自由。象张林这样因为行使自由结社的权利而遭到政治迫害的人﹐很多很多。三年劳教结束﹐张林去了美国﹐在那里广交朋友﹐和众多的民运领袖合作过﹐并于一九九八年底﹐偷渡回国﹐试图秘密集结力量﹐与专制腐败力量﹐做坚决搏斗﹐但是又立刻遭到拘捕﹐官方又以劳教三年虐待之。

八十年代的收容所﹐看守所﹐监狱﹐劳教所﹐张林都经历了。而且由于他刚直不阿﹐从八十年代开始﹐就受到很多肉体的殴打和虐待﹐尤其在广东省第一劳教所﹐更始如此﹐警察们不光以电刑摧残他﹐还唆使那些丧失灵魂的﹐只知道主子和个人利益的犯人﹐结群殴打他﹐电刑导致他的神经末梢炎症﹐至今无法治疗痊愈﹐警绳和镣铐的伤害﹐造成他十个指头﹐九个不听使唤。

贫困﹑劳累﹑社会的冷漠﹑警察和犯人的殴打虐待﹐家庭的朝不保夕的生活压力﹐都未能催垮他的民主信念。二00一年底﹐他从广东劳教所获释回来之后﹐以惊人的毅力﹐一个指头在键盘上写作。只要你到他的家里﹐每天你都可以看到他坐在电脑前﹐不是认真阅读资料或文章﹐就是吃力地敲击键盘﹐将自己的一腔义愤﹐化为文字。他那种直截了当的﹑不兜弯子的风格﹐那样深刻到骨髓的思想﹐那样凝练而生动的言语﹐在我们的阵营里﹐也是难得的佳品﹐在对共产主义的批判历史中﹐应该垂诸史册﹐深受未来那些没有经历过共产主义毒害的后人喜爱。

清华大学的学生们﹐可能有很多偶像﹐但是在清华的历史中﹐孙立人将军和张林先生﹐应该是真正能够经得起历史过滤的精英﹐他们的灵魂才配称清华灵魂。@

05年2月24日(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杨天水等:张林受到更严重的迫害
张林悼赵被刑拘 妻子和朋友呼吁援救
康成:给杨天水的一封信
杨天水:高贵的人格--谈张林先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