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每个孩子都是人才〈导读之〉玩出活力

童年还有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功用:储备成年之后所需要的体力。

健康不在,人生便毁了,这是我害怕的另一件事,我忧心孩子赢在起跑点,但输在终了,或者根本跑不到终点。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提及:“身体健康的人,才能头脑清醒。”

事实上的确如此,少了强健的体魄,在大的成就也是枉然,就连达文西在《论绘画》一文中都提过:“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泉源。”此处的运动,在孩子身上便是游戏了;这个部分早经儿童心理学家证实,甚至明白游戏有益于儿童身心,但是嬉无益的传统想法,仍然深植于每个人的心灵,很少人相信,游戏可以强健体魄,演活人生。

除了关心读书、考试之外,你是否一并想过他们的健康指数?

日本有一项调查指出,台湾孩子的体力在亚洲算差劲的,他们打了一个比方,如果大陆的孩子跑了一千五百公尺,日本大约跑到一千一百公尺,但台湾的小朋友大约只跑了八百公尺而已,显见我们的体力多么差人一截;在台湾城乡又有差异了,以前曾举办过台北市小朋友与某县市原住民小朋友的大队接力竞赛,原住民三十名小朋友跑完,台北市的小朋友还有八个人,如果这是人生,我们看见后继无力的窘境。

城市的孩子脑力开发快,但体力不佳,你能预见结果吗?

我预言他们跑不到终点,或者终点之前已落后一大段。

龟兔赛跑的结迈正是如此,快不一定快,慢也非慢。

天才洋溢,却又红颜薄命、英雄迟暮,才是一种悲哀。

健康与学习力其实有关,研究指出,健康的孩子比不健康者,学习效果好上一点七三倍。

健康也与快乐有关,健康孩子的快乐指数远远越过不健康者。

健康的孩子自觉比较幸福。

健康的人对生活比较满足。

健康的人后续有力。

健康者主动学习。







每个人都该想一想,孩子会什么运动?

我的女儿是毽球队校队,曾拿过六十米冠军,网球不,会打羽球……

儿子更强壮,柔道冠军、百公尺第一名,合球校队,篮球、羽球、网球全都一级棒,他自己偷偷学习桌球,听他吹嘘,实力也不差……

健康一事是我的教育信仰,体力过了关再说,健康不行,便什么都不行了,读书可以慢慢来,健康可不成;童年只有一个,消失便不见了……

很多人孩子的童年,被逼着找成绩,论英雄,我希望替孩子找着即将灭种的健康与一个欢乐的童年。

再忙我都想赶快回家,等在孩子入门之前等候着他们,轻声的说一句:“心肝宝贝,回来了。”看着他蹦出笑浪,再问他:“先写功课,还是先玩?”废话,多半是先玩;“骑单车、打球,或者散步?”

想让孩子健康,建立一套持之以恒的〈家庭运动〉,真是必要。

这些年来,我开始不厌其烦的关心孩子的餐点,尽可能起身替孩子准备早点,让孩子有一顿香喷喷的晚餐,原因无它,就是盼着他们健康长大;研究报告指出,早餐最好别有油炸之类的速食点,青菜、水果、川烫的食物,可以活化孩子的脑袋,增加学习力,注意力的集中,我相信这个说法,也就起而效法了,尽量少盐、少油、少味素、少糖,多纤等等。

即使你的孩子是尼采、贝多芬、济慈、爱迪生……才华超群,没有健康还是不行的,顶多昙花一现了。

罹患血癌的孩子,努力向学,考上多个研究所,这则新闻给你的意义是什么?以他为荣?非常上进?人生概模?在我看来其实很伤感。

有人这么说,唐朝之所国富民强,原于它的文武兼备的思潮,强调文治武功相重,文人会武功,武将有谋略,李白可以击剑任侠,岑参带兵遣将,有些文人带兵出征,还能在边塞写诗,便是所谓的边塞诗人了。

如果你希望孩子有所成就,那就请你不要让你的孩子败在健康之上。

聪明慧黠,但不健康的孩子,在我看来是一个悲剧。

德国的梨曼(Riemann)是一名出色的科学家,十九岁就进入著名的格丁根大学,二十七取得数学博士,师从大师高斯,是柏林科学院的家院士,建立了梨曼几何理论,在物理与微积分上也颇有贡献,但由于长期贫病,费心苦读,染上肺结核,三十九岁便病死了,留下惊叹。

他不死,对于数学的贡献会更大,但切了也就什么都没有了。

《野鵨子黄昏》一书的作者亦复如此,医学院毕业,前途似景,也因一场病夺走了生命,人生猝不及防的画下句点。

健康一事,永远是人生的凭借;人生一事不单单靠智慧,还得靠体力,不是吗?三十岁之前靠智力,四十岁之后靠体力,你千万别让孩子,有一天拚命找病历。

少了体力与康健,即使赢了事业,最后仍是输家。

童年只有一次,都不该为了某些理由,本原本该是亮彩的时光,弄得灰濛,苦不甚言的,每个父母都有必要好好想一想,除了功成名就之外,你还许了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童年?@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