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古集 把家变博物馆

人气 8
标签:

【大纪元5月20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张存薇╱卑南报导
从家族保存的日治时代农具出发,台东县议员曾宏贤一步一脚印的搜集古文物,廿六年来,挖宝、珍藏的农村用具、原住民文物高达五千件,家中就是无奇不有的小型博物馆,还欢迎民众免费参观。

曾宏贤家族从日治时代就在卑南乡顶岩湾地区务农,是个大家族,他回忆,小时候看到的、用到的都是祖先代代相传的木臼、蓑衣、大饭锅、风鼓、瓮等,对于这些农具、生活器具充满了浓厚感情。

他说,时代进步,老家改建成楼房,机械化农具替代了传统农具,这些老文物被收进仓库,廿三岁那年,他灵机一动将这些老文物当房舍装饰,“越看越有趣”,从仓库里翻出了三、五十件用具出发,到目前已搜集到五千件,件件如数家珍。

曾宏贤指着最珍爱的木臼说,这个木臼是质地很好的牛樟做的,代代相传有上百年的历史﹔小时候逢年过节家里就会拿来捣 糬,香味四溢让人难忘,现在虽然不捣 糬,但还是很实用的可以放置大水壶。

此外,由于曾家是在地大家族,日治时代是顶岩湾地区唯一可以制作樟脑油的人家,家中现在还保存昭和十九年(西元一九四四年)发出的榉木“樟脑牌”,上面还注明祖父曾廷舍、伯父曾敬松的生日、本籍及居住地等,很有历史意义。

至于明治卅五年(一九○二年)曾家“分房收据”也被曾宏贤保存下来,上面以端正的毛笔字写着“米槌参支、鸡一对”等,很有意思﹔昭和十三年(一九三八年)复兴商店送客户的木漆盘也完好如初。

寻宝的经验让曾宏贤很难忘,他指出,十多年前,他到纵谷一个小村庄,看到有户人家院子里摆着正在晾干的木制大盆,由于铝盆、塑胶盆充斥,老东西不多见,见猎心喜立刻向主人要求割爱,八十多岁的阿婆说这是她小时候就拿来腌菜、帮小孩洗澡用的,一开始不愿卖,不过看在曾宏贤跑了三趟的诚意,才如愿以偿抱回家。

他说,一开始搜集是有空时四处乱逛,不过虽然乡下地方人情味浓,但对陌生人还是很有戒心,没事乱看还会被别人当成“小偷”,所以他改请旧货商帮忙找东西,旧货商深入地方、地头熟,果然找到不少宝贝。

曾宏贤强调,搜集古物一切随缘、并不强求,不过为了解文物历史,他会磨着老人家问东问西,确定文物的来源、典故,至少有三、五十年的历史、器具完整他才肯收,小至早年的脚踏车牌、大至牛车的轮子,只要有特色的他都不计成本买下来。

不过收购速度不快,如何累积到五千件文物﹖曾宏贤说,十二年前,听说成功镇有位清洁队员张次郎收了两千多件原住民文物,让他很心动,可是张次郎都以高价让他打退堂鼓,后来张家家境出问题,有日本人出价想整批买回去,张次郎不卖,无可奈何之下最后全部转给他,让他的收藏如虎添翼。

这些原住民文物以阿美族为主,阿美族各部落不同类型的鱼叉、猎具就有十多种,达悟族的木雕、肉盘,布农族、泰雅族的服饰、袋子均很完整,各具特色,连陶壶、玉器、石器等史前文物也看得到。

五千多件文物目前均放在台东的“寒舍”茶馆,免费让人参观,文物越堆越多,空间已显不足﹔他指出,希望让更多人了解这些老东西、这些古早历史,所以公开展览,县文化局也有计划协助成立地方文物馆,制作解说牌,好好保存这些珍宝。(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北京周口店再度成为考古文物界关注热点
世界遗产当成摇钱树 中国古文物受摧残
大英图书馆举行丝绸之路文物展
古文物的染料争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