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国民党主席制 始自蒋经国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12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王寓中╱专题报导

国民党主席选举王马对决,这是党领导人首度出现非同额竞选。在过去一百一十年,国民党领导人制度,外界或许熟知采取主席制,但鲜为人知的是:还有会长、总理、总裁等,随时代及党的任务而不同。

现行的主席制,是从蒋经国开始,至于领导人的产生方式,多为推举,民国八十二年李登辉经党代表票选续任党主席,民主政党的属性才告确立,现任主席连战则在九十年经全体党员直选产生,进一步落实民主的机制。

首位领导人 并非孙中山

国民党史,溯起一八九四年11月的兴中会,但创立兴中会的孙中山,并不是第一位领导人,最早在檀香山时期的兴中会主席,是商店老板刘祥,刘祥不久退出,接任主席的是银行员何宽。

隔年1月,孙中山将兴中会总会移往香港,为因应革命起义,众人有意推孙中山任会长,但在杨衢云争持不让情形下,最后由杨衢云担任,这时的领导人,还有一个洋味十足的头衔叫“伯理玺天德”(译自President ),但章程中的规定,其实应称“总办”,杨衢云在一九○○年辞卸会长,由孙中山继任,国民党创建者孙中山至此才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导人。

领导人名称 随时代改变

一九○五年成立的同盟会,总章规定设总理一人,由会员票选,四年更选一次,连选得连任,是年8月20日,同盟会举行成立大会选举总理,黄兴提议不必经选举手续,与会者公推孙中山为总理,民国元年3月改组,孙中山仍当选总理,协理为黄兴、黎元洪。

民国元年8月,同盟会联合四个政团,在北京扩大组成国民党,依国民党规约,组织采理事制,设理事九人,由大会用记名连记投票法选举,再互选一人为理事长,总揽党务,孙中山以一千一百三十票最高票当选理事,再由理事以通讯投票方式,结果获得七票当选理事长,这是国民党在民国八十二年以前,唯一一次票选党的领导人,孙中山此时热中实业建设,一度辞卸理事长,但不为理事会接受,最后委托宋教仁代理。

国民党时期的民主制度,在讨袁失败后昙花一现,民国三年中华革命党成立,此时孙中山成为“扶桑亡命客”,在日本东京召开的总理选举会上,十八省代表共推孙中山为总理。

国民党改组 始设党代表

民国八年10月,中华革命党正式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十二年1月,颁行“中国国民党总章”,规定设总理一人,仍由孙中山出任,另外规定每年开全体代表大会一次,这就是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制度的滥觞。

一年多后,孙中山逝世,国民党在十五年1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修订“总章”,决议保留“总理”专章做为永久纪念,此后长达十二年国民党没有领导人,而是由中常会为最高权力单位采集体领导制,中常会开会议决党内事务时,是由蒋中正、汪精卫、胡汉民三人轮流担任中常会主席。

总裁制原是因应对日战争的特殊需要,民国二十七年4月,在武昌举行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中,修订党的总章,在总理专章后增列“总裁”一章,随后由主席团推选蒋中正、汪精卫为总裁、副总裁,此后到播迁来台,直至民国六十四年4月蒋中正逝世,国民党的领导人都是蒋中正,总裁成了蒋中正的专有名词。而在三十九年的蒋总裁岁月中,只出现过两位副总裁,汪精卫二十八年因组伪政府遭开除党籍,副总裁未再补选,一直到四十六年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蒋中正才提名陈诚为副总裁。

国民党现在实施的主席制,是自蒋经国继起领导开始,蒋中正逝世后,国民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举行临时全体会议,推举蒋经国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并为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直至七十七年1月13日去世。

蒋经国去世后,中央常会决议由李登辉代理主席,同年7月,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主席团推举李登辉为党主席的提案,这次的推选过程,党内首度出现以投票方佗举主席的强烈呼声,但最后以起立表决方式通过。

八十二年8月,国民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修订党章,明定党的属性是民主政党,党主席由党代表以无记名投票产生,李登辉续任党主席,国民党领导人透过民主投票产生的机制,至此才算正式确立。

党员直选主席 90年开始

八十九年3月,国民党在总统大选败选交出执政权,李登辉在临时中常会辞职,中常会推举连战代理,是年6月的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临时会议,党代表投票补选主席,连战当选,同时修订党章,将主席选制改由党员直接票选。九十年3月24日,九十五万党员举行投票,连战同额参选当选党主席,今年8月十九、20日举行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连战也将正式卸除党主席职务,交棒给王马对决的胜出者。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