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国发院土地变更理由 漏洞多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27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沈居正╱新闻分析

台北市政府以永建国小校地不足为由,加上市政府没钱,因此积极设法为国民党的国发院变更都市计划,理由乍看合理,其实漏洞不少;看似为了公共利益,其实是倒果为因,目的在方便国民党变卖党产。

第一、市政府透过都计变更国发院土地为住宅区,将新的永建国小划设在国发院的北侧,以节省市府预算十几亿元的新校园购地预算。其实原来永建国小也可变更为住宅区,甚至变更为商业区再变卖,价值更高,争议性也较少,用不着变更这么具有争议性的都计案。

原来校区面积四千七百四十五平方公尺(约一千四百三十六坪),基地完整且邻近考试院,变更后每坪应能卖到五十万元甚至更高,则市府最少就有七亿多元以上的预算,可供购买国民党部分的行政区做为新的校地使用,市府的财务绝对没有问题。

第二、市政府认为,国民党的国发院土地是行政区,原容积最高可达四百%,除了公益用途之外,还可做为医疗保健服务业、社会福利、社区通讯、人民团体、社教设施等,俨然国民党即使不变更也有利可图。问题是,上述用途大部分是“赔钱货”,不但赚不了钱,甚至还要投资很多钱,而且更难转卖;保留现状还必须缴交地价税。将国发院土地变更为住宅区不只甩掉包袱,甚至是暴利!

第三、台北市政府更以北投与南港地区各一处军方土地从机关用地变更为住宅区为例,强调国民党国发院的土地变更案绝非首例,其实这就是市政府“党国不分”的潜意识在作祟,军方的国有土地变更案,有其变更上的正当性;国民党的土地变更,在取得过程、开发方式、都市计划上疑云重重,不应和军方的国有地变更混为一谈。

第四、台北市最近有两处私有的机关用地变更为住宅区的类似案例,一处位于士林,一处位于北投,这种“民间私有”的案例可能比较类似“国民党特有”的土地变更案。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那两块机关用地变更案都费时三十年以上,其中一处甚至还没有完成变更程序,私有机关用地变更案的争议性与敏感性可见一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