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全因:资讯时代的启蒙文学巨匠―蒋品超

刘全因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8月29日讯】 我一直对中国当代文学无法走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文学之路感到悲哀。尽管有过北岛等朦胧诗人,以及伤痕文学、寻根文学等,但作为一份苦难的事业,中国当代文学并没能深入彻底的写尽中国人在中国特有的意识形态与文化背景之下的至痛。
在我接触了蒋品超以及他的诗文之后,曾因深深为这些作品打动而有过一段时间的激动,而随之我又被新的悲哀所占领:的确,蒋品超与其诗文为我解除了自己对中国当代文学缺乏属于自己大师类作品的悲哀,让我得到了阅读属于中国人自己伟大作品的满足。可是这样一批杰出的作品,这样一批曾引起中国文学与社会强烈震动、让人为之振奋的文字却只能远离它的国土在海外被谈及,而在海外被谈及却只能引起少数人注意,这不能不让人为之遗憾。正是基于这种遗憾,让我感到有必要更清淅的为它理清它在中国文学中的价值与定位。

我曾在《呼唤英雄》的序言《蒋品超——中国新诗史上划时代的伟大诗人》一文中,根据中国近现代思潮的兴衰对蒋品超对于中国文学的意义作过一番概括,这里我想就人类社会工具的变革引起的中国文学的变革对蒋品超的意义作一种新的认识。

十九世纪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撞击,促使一部分人开始思考中国的工业发展,于是兴起了洋务运动,中国由落后的农业社会被迫向工业社会转型。二十世纪中国社会是一部中华民族血泪史与各种思潮的变更史,西方工业国家对中国农业社会的冲击加速度增强了中国社会迈向工业时代的潜在动力。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剧烈激荡,于是诞生了“新文化运动” ,诞生了与此蕴涵匹配的一代“新文学”主将陈独秀、胡适、鲁迅、徐志摩等。由于这些新文学巨匠的启蒙与不同阶层人们从社会各层面各角度的跟进与努力,中国社会才彻底推翻了与世界潮流严重脱节的帝王朝代制。社会的先进工具取代落后工具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工具为人类文化发展提供的原动力造就了与之相应的先进文化。

然而由于中国社会封建传统延续几千年,根深蒂固,尽管作为农业社会标志的帝王朝代制已被推翻,而中国新出现的各时期政权并没有全然摆脱农业时代的封建属性而走入工业社会所需要的民主时代,中国社会的政体结构在极大程度上依然存活着旧时代的集权专制。因此,为维护统治的需要,镇压政敌、打击异己、封锁新思维、愚昧老百姓依然是这些政权巩固统治维持生存的最主要政治手段。尤其在新的资讯时代来临前后,邓氏政权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对手无寸铁的善良学生运动的大规模屠杀,以及江氏政权对秉持信仰心怀善念的法轮功等社会团体的镇压,让邓氏指定的接班者江氏政权竟变本加厉污蔑良知戕害百姓箝制思想,中国的愚民政策在江氏政权下达到了自毛氏政权之后新一轮顶峰,以致中国文学在邓氏政权前期曾略有松动的文化氛围出现了急转直下的倒退,而使中国社会陷入了文革之后又一片文化沙漠。漠视历史、偏安自我、诋毁崇高、践踏人性、贪婪淫乱的王朔痞子文学、海子孤独形态、后现代主义、下半身淫秽诗歌、美女卖弄写作等成为此一时期的文化主流。中国当代文化在中国政治的迫害现实下已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人文性,而变得偏安、市侩、诡辩、无耻、下流、堕落。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二十世纪末人类社会新型的先进工具――互联网以锐不可挡之势开始在中国社会迅速兴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通过网路了解世界、交流思想、传播资讯,因此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现代生活方式。几近与世界先进国家同步,中国社会也随之逐步进入了资讯时代。而在这一先进工具――互联网逐渐成为资讯传播的主流工具的过程中,与当年被迫从农业时代进入工业时代曾发生过人类文化的剧烈躁动一样,此次从工业时代迈向资讯时代过程中社会文化更直接经由网路发生了并仍发生着尖锐的碰撞。

毋庸置疑,在这一深刻改变着中国社会的躁动时期,如当年由落后的农业时代被迫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年代中国特有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曾产生过陈独秀、胡适、鲁迅、徐志摩等文化巨人一样,在现今中国特有的由专制转向民主的新的文化变革时代,蒋品超无疑是这一轮新文化启蒙的重要文学巨匠之一。他不仅以自己的呼召开启了被中国政治禁锢着的民生思潮,更以其卓越之笔为势必转型的中国文学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崇高形象。后来的文化评论者将无法回避在中国当今的文学作品,尤其诗歌作品中一个或清晰或隐晦的引动着中国诗人同情、期待、焦虑、不安、不满或指责、诅咒的巨大背影,这个背影就是蒋品超以其因六四而具有的特殊身世且不懈通过互联网从海外深入中国网路坚持主张“反思历史、关注政治、悲悯民生”与中国诗人们交流与决斗而建立起来的。――此“背影” ,将成为这一时期中国文学中特有的文化现象!

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朦胧诗盛行时期反映在当时作品中的背影不同,当时中国诗歌中立于文字的背影是政治怂恿下的控诉物件—“四人帮”( 其实真正的指向是毛泽东,因为政治的规定,当时的文化评论被迫受限于此。我完全同意蒋品超对此文化现象的见解) 以及其造成的对个体危害的社会形态。而这一次,它是在政治压迫下被刻意抹杀而经以蒋品超为首的诗人们在网路不懈奋斗而建立起来的“六四” 以及具有其意义的民主形象。这一背影因为被政治的限制与压迫,不像被怂恿的朦胧诗时代的背影自始至终在当时中国文学中都反映得鲜明明显,而是当它被作为同情、指责与诅咒物件时,人们即可一目了然,而当它被作为期待、焦虑和不安的物件时则只能若隐若现,而后一类更大规模普遍存在于不同诗人的不同作品中。这将有待后来评论者深入研究。现举诗人疼痛的《与青苔相对无语》和诗人武靖东的《纯洁》两例予以说明:

《与青苔相对无语》
疼痛

对青苔的理解
沿于水,石头和经验
远离书本
青苔的内心博大精深
风是这里的主宰
水草们沿岸而生
我们仿佛漂泊的鸟
远离家园
只有青苔以普通的姿势
选择石头,温暖石头
在我们的世界外
九死一生
哦,为石头们所牢记的
不是我们

《纯洁》
武靖东

教堂从她手上掉下来
砸掉了虚妄者的美景、弹药和顽症
我接住了它
感觉它比诊断书还轻些
但地上还是被砸了一个坑
有十来个或更多的不銹钢面具陷了进去
体温颤了一下
我的外貌尘土飞扬
埋掉了这个秘密
2005-4

在以上两首诗中,如果我们忽略了诗人品超在当今中国诗歌中所建立起而又被政治压制着的“六四” 以及具有其意义的民主形象,其意象“青苔” 、“她”人们将无法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对应物。如果稍加留意,人们会发现类似的例子大量存在于现今中国诗歌中。自五四至今,中国新诗曾引起其一段历史立起其一个时代背影的诗人屈指可数,而蒋品超就是这样一位诗人。且蒋品超不是如其中有着话语权的诗人通过相应的传媒宣传呼召奠定的自己的影响,而是借助资讯时代的工具――网路这一极具民间性的平台,极真实的佐证了中国古代“诗,取诸野” 的著名论断。

因此,在这一轮先进工具对中国政治高压造成文化封闭状态的强烈冲击下兴起的文化变革中,蒋品超以他对中国文学思潮见微知巨的敏感、高瞻远瞩的先见、摧枯拉朽的意识震撼、广博精深的艺术贡献,以及对中国黑暗政治不屈不挠的抗争,对没落势力坚韧不拔的奋战,深深改变着中国当今文学,他无疑是我们新的资讯时代来临时直插入中国文学心脏的先驱,是中国文学正发生着的大变革的旗手。(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蒋品超:分裂中国是促进人类进步的伟大空想
王丹:我的序言
刘因全:蒋品超——中国新诗史上划时代的伟大诗人
蒋品超《呼唤英雄》出版发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