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星期人物》廖德良�台湾印钮第一人

人气: 2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8日讯】(自由时报 文╱记者凌美雪) 有人说“骨董印石”将在国际拍卖会里成为最具潜力的拍卖品之一,原因不外全球都面临佳石枯竭的窘境,纵使还有一些出于名山矿脉的良石在各地流通,精于钮艺治印的人也越来越少,也因此,国内最精于治钮的“廖一刀”,最近在历史博物馆展出其一生创作精华,仿佛让人看到了一个印石的黄金年代,感到惊艳不已!

论其人:四十年的石头灰堆里讨生活,廖一刀名不虚传

廖一刀本名廖德良,一九四五年生于台北新店,自幼习木雕,十八岁开始,向来台艺师西门派陈可骆及东门派林元珠之孙林天泉学石刻,从此展开治印钮的生涯。

在印石界里,公认最好的石头是在福州的寿山石,陈可骆由中国辗转经马祖来台时,曾带出来两箱寿山石,廖德良也因陈可骆初识寿山石之美。

寿山石有限,台湾曾进口韩国石及泰国石,但这类石头质感始终不及寿山石,而且也面临矿脉枯竭的问题。

一九八○年代,中国恢复寿山矿脉开采,为了深入了解矿石,廖德良于一九八六到1999年间,六度亲入中国探矿脉,深入矿区了解矿脉的走向,直到最后一次发现福州已成一片光秃秃的山丘,徒兴慨叹。

由于这股精研石头的热情,加上融会了东西两门派大师的精神,戏称自己一辈子在石头灰堆里讨生活的廖德良,不仅精于钮艺,累积四十年阅石经验,相石精准,也成为受人敬重的鉴定专家。

据说“廖一刀”的美称,即因三十年前,有一次张心白、张守积与王粹人等人于廖德良新店寓所品相泰国原石优劣时,本打算以机具裁切,后即兴一句,“老廖,你就撩一刀吧”,因此有了“廖一刀”的美誉。

“廖一刀”不仅意味着廖德良刀下印钮美艺第一,也说明了经过廖德良的试刀,印石优劣顿时可见。

观其印:观廖一刀印钮,富有禅味,令人顿生清凉意

印石的品赏,除了石材本身外,可分钮艺与印面篆刻,印面篆刻多来自书艺大家,印钮之艺则大不相同。

印钮就是印鼻,也就是印章顶端富含各种造形变化的石雕工艺,可配合官制品秩或吉祥寓意造形,但精于相石的廖德良更多了一项长才,即针对每一颗印石原有的质地或罅隙,设计出符合既有色泽的线条造形,每每让人惊叹他的精工之巧。

鉴赏家多说,“上好的钮工可以使罅隙避得自然不牵强,线条流利生姿,再巧色构图经营稳当,足以镂瑕增胜。”廖德良治钮先相石,对于印材的鉴定,阅石既多,一眼即可定夺,遇到难以辨识的类似石料,掂掂重或试刀之后,软硬松结、虚实优劣,也顿时了然于心。

入钮的造形,螭、猊、獾、麟、凤、狮、夔龙或生肖,顺着石头的线条纹路与色泽,入钮的动植物,或盘、或跪、或蹲、或卧、或立、或坐、或跃、或搏,或峥嵘、或摇曳生姿,加以温润的刀工,每每让把玩者感到趣味横生,爱不释手。

收藏家还爱廖德良印钮当中一方一世界,充满禅味的内涵。

喜爱研究佛学、命理的廖德良,常自嘲因为爱吃肉与喝酒,所以“不是一个虔诚学佛的人”,但他对佛学与人生的理解却多在印钮中流露。

廖德良平常话不多,更不爱扮专家好为人师,反而处事内敛寡言,也或许就如人所说的“沉潜才能酝酿,酝酿才有佳作”,藏家就赞美廖德良的钮艺是“观一刀印钮,有禅味,顿生清凉意”。

不收门徒,恐成印钮界的绝响

虽然被誉为“台湾印钮之第一人”,不善交际的廖德良可谓穷极一生潜心治印,却也“穷”极一生到近几年生活才宽裕一些。

过去对廖德良颇有知遇之恩的王壮为,就常因为知道廖德良经济状况不佳,遇有较为宽裕的求印者,都会介绍给廖德良,还叮咛廖德良不可基于熟人介绍的情谊而打折。

也因为王壮为的牵线,国内不少知名的书画家、印石专家都认识廖德良,敬重廖德良的印钮精艺,遇有重要的刻印计划,都会把佳石送到廖德良手上治钮,后来廖德良的经济因此渐渐改善。

不过,因为前半辈子深切体会到专心钮艺不足以致富,虽然近几年收藏界都肯定廖德良的精工之艺,面对前来求入门下的人,廖德良都坚持不收。廖德良总说:“收了人家当门徒就等于是害人。”

因深爱印石艺术而向印石家薛志扬学治印的崔仁慧,原也有意求教于廖德良门下,廖德良始终不教,但两人却因印石的鉴赏与同时对命理的兴趣,成为忘年好友。

崔仁慧常说,台湾近四十年印钮历史,廖德良可说全程参与,而这段历程,其实也正好是寿山石枯竭之前的黄金年代。

当质精独步全球的寿山石渐趋枯竭,治印钮逾四十年的廖德良也因长期治印累积的职业病,伤及脊椎与肩背,能治的印钮越来越少,让人感叹,坚持不收徒的廖德良,恐也将成为“台湾印钮最后一人”。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