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讲义-8】物价指数与通货膨胀

人气 25
标签:

【大纪元9月8日讯】台湾行政院主计处本周一(9月5日)公布了8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结果较去年同期涨了3.56%。3.56%不算太高,但对近两、三年物价下跌的台湾来说,是近7年来的单月新高。累计1至8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则较去年同期上涨2.13%,预估全年物价涨幅可能创近9年(年指数)新高。

台风造成台湾物价上涨

8月份这一波消费者物价上涨,主要是受到7月底的海棠台风与8月的马莎台风影响,带动蔬菜价格大幅上扬49.61%、水果上涨28.07%;另外,国际原油上涨也带动油料上涨11.71%;而政府宣布增加健保部分负担及调涨挂号费,使医疗费也涨了8.2%。这些因素,使得长期平稳的台湾物价水准有一点古井扬波。

那么,什么是“物价指数”呢?它和“通货膨胀”有什么关系?。

衡量一般物价水准变化的指标叫“物价指数”(price index),简单说,就是社会上一般的商品以及劳务的“平均价格水准”(是一个以消费量为权数的加权平均)。为了方便跨期比较,必须订一个“基准”,然后,某一期(月、季、年)的物价指数,是指该期平均物价相对于“基期”平均物价的百分比。“基期”这个作为比较基准的物价水准,就定为100。台湾物价指数的基期目前每5年一换,现在是以民国90(2001)年为基期,所以那一年的物价指数就是100。假设某年的消费者物价指数是105,表示该年的平均消费者物价水准,和基期2001的平均物价水准一比,是2001年的1.05倍,也就是上涨了5%。

另外,针对不同的目的,会选取不同的物品范围去计算其平均价格水准,也就产生了不同的物价指数。一般消费大众最关心的当然就是和日常民生必需有关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它是衡量一般家庭平时主要消费物品价格相对变化程度的物价指数,调查的消费品和劳务包括食物类(肉类、鱼介、蔬菜、水果)、衣着类(成衣)、居住类(房租、水电燃气)、交通类(油料费、交通服务费)、医疗保健类(医疗费用)教育娱乐类(教养费用)以及杂项类(理容服务费)等7个基本分类。

会不会有“通货膨胀”啊?

还有一个常见的物价指数是“趸售物价指数”(wholesale price index,简称WPI),又称“批发物价指数”,顾名思义,就是衡量物品批发价格的物价变化,也就是企业间交易(不含同一公司内部移转)之商品价格变动的情形。值得一提的是,虽然8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比去年同期上涨了3.56%,但趸售物价指数却下跌了1.84%。

最后,一般社会大众最担心的是:物价上涨,会不会造成“通货膨胀”(inflation)啊?
经济学家将“通货膨胀”定义为:一般物价水准在某一时期内,“连续性地”以“相当的幅度上涨”的情形,通常是以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年增率为衡量标准。一般而言,只要CPI年增率在3%以下,都是可以忍受的范围;物价全面且持续二季涨逾3%,即有可能发生通膨危机。所以,8月份主因台风造成的暂时性物价上涨,还不足以构成所谓的通货膨胀现象。经建会主委胡胜正5日就表示,对于台湾未来物价平稳相当有信心。他说,8月份消费者物价是因为蔬果食物类受到台风影响而飙涨,若扣除食物类,即使考虑石油上涨的因素在内,CPI的涨幅也只有0.76%,因此,根本不需要担心通货膨胀的问题。◇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台央行:持续注意通货膨胀压力
油价新高 台币走贬 通膨压力待观察
高油价-理财之道╱房产低档 保值性佳
标普对亚太区内经济前景审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