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认识原住民族 原住民族年节大不同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1月2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吴思玮台北二十九日电)黄历新年期间,台湾大街小巷张灯结彩,这是民众放大假、欢渡年节的好时机,但是,可曾想过,在这片岛屿上的原住民族如何庆祝年节,而他们年节的日期又与一般熟知的农历年节有什么不同呢?

根据台湾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提供的资料指出,现有的十二族原住民族中,各有自己所属的传统文化祭典,而各族对于文化祭典的重视程度,就如同汉族人的农历新年一般。

原民会教育文化处表示,一年之中,原住民族各族的祭典日期与意涵各不同,其中,原住民人口数最多的阿美族在每年七月中旬到八月之间,各部落都会举办庆祝丰收的“丰年祭”,除了感谢祖灵的庇祐,让族人在过去的一年中衣食无虞,也请祖灵继续庇祐族人在新的一年能够逢凶化吉。

排湾族人除了每年九月到十月举办的丰年祭外,“五年祭”更是排湾族最重要的祭典,族中的传说是排湾先祖为了避荒年,将七名子女分开各自谋生,并且约定每五年,长者必须手持竹竿带领全族大小回家团聚祭祖,现在屏东县来义乡里仍有文乐、旺嘉、古楼、南和四村维持五年祭的传统。

卑南族为了训练男子气慨,会在每年十二月的第三个周休二日举行“少年猴祭”,而少年猴祭是卑南族所有岁时祭仪之首,唯有猴祭之后其他祭仪才得以展开,参加猴祭的成员,以十三至十八岁的男孩为主体,在猴祭的前夕,少年们要自己做好弓箭和矛,并在上面刻划美丽的花纹。

猴祭当天,父母俱存的少年们必须到丧家除晦气,并用自己制作的弓箭和矛来刺杀豢养一个多月的猴子,并将猴尸丢弃在部落外,目的在训练少年学会割舍,也象征部落在这一年中,所有不好的东西都随之丢弃,日据时代以后已经改用草编猴子替代。

位居离岛,以捕鱼维生的雅美族人(达悟族)最为人熟知的即是“飞鱼祭”,飞鱼祭在每年的二月至三月间举行,目的在祈求新的一年中,能有丰富的渔获。

以猎人文化著称的布农族人,每年四月到五月之间都会举办“打耳祭”,祭典中男孩必须以弓箭射中挂在树枝上的鹿耳,以彰显男性的狩猎能力。

赛夏族两年一度的“矮灵祭”,是赛夏族最重要的仪式,时间在农历的十月十五日,每两年举办一次小祭,每十年举办一次大祭,每到这时候,外地的族人都会赶回来,以最虔敬的心要求矮灵宽恕,并向矮灵祈求丰收。

邹族的“战祭”是以祭拜天神和战神为目的,通常在邹族会所及其广场前举行,是延续邹族精神最重要的一项祭典。在以前,战祭举行的时间并不固定,通常在勇士征战荣归,或者是男子集会所需重建或修建的情况下,由部落长老商议后才决定是否举办,但现在演变为每年二月十五日举行的固定祭典,并由达邦和特富野社轮流担任祭典仪式。

除此之外,还有鲁凯族每年八月十五日左右,举办的“小米收获祭”、邵族人每年农历三月初一举办的“播种祭”与农历七月初三举办的“拜鳗祭”、噶玛兰族在农历新年前一两天举办的祭祖仪式,以及泰雅族与太鲁阁族不定期举办的“祖灵祭”等。

教文处提醒,各地举办节庆的时间是以各部落的决定为主,所以,如果要知道各族年节的时间,最好是打电话到各地乡公所询问为准,同时,也要了解和学习各族的礼仪与禁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