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正掀起第三波全球化浪潮

人气 5

【大纪元10月30日讯】(大纪元记者郭秋怡编译报导)一提起印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大象和恒河,但不知从何时开始,塔达(Tata)这个商标已经俨然成为印度的新代名词。

近来,印度塔达钢铁公司传出将以数十亿美元的代价,并购英荷钢铁科鲁斯(Corus)集团,此收购案将促使塔达自全球第56大升至第6大钢铁公司,虽然截至目前为止,并购案并未敲定,但塔达的声名已因此大噪。

其实,在这之前,印度塔达集团的产品及服务早已行销全球各国,举凡饮料、鞋子、旅馆、电脑软体、汽车、企业技术咨询服务等,甚至现代人天天都会用到的网路传输,使用的可能也是塔达的海底电缆。

和中国一样充斥廉价劳力的印度,原是全球企业外包的主要对象之一,但现在印度企业的多元化跨国经营模式己经渐渐渗入全球各个角落。所以,新德里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总裁阿瑞丹姆.巴哈塔查杰(Arindam Bhattacharya)认为:“这是第三波全球化”,第一波是殖民主义,第二波是欧、美、日跨国企业进驻开发中国家。

像塔达集团这种源于前第三世界国家的综合型企业,是全球首例,虽然其巿价总值470亿元仅约美国通用电子集团的八分之一,但它的巿场版图已遍及全球六大洲54国,20万2,000多名员工中有1万7千名为外籍员工,去年共花费15亿美元并购国外公司,现在有30%的营收来自国外,67亿美元的国际销售额每两年会成长一倍,每年从中国销往欧洲的鞋子约有80万双。

立基于印度民族精神的塔达集团,视其成长无法与周遭邻国分割,所以集团旗下的Tata Sons公司会将其利润的三分之二捐给慈善机构,塔达的执行总裁艾伦.罗斯林(Alan Rosling)解释道:“我们赚钱,是为了要把钱送出去。”其企业领导人基于特殊的民俗风情而发展出的言行表现,也已为商业主流社会带来新的商业模式。

地理环境和传统价值观的双重影响下,塔达集团的目标顾客一直锁定在低所得的消费族群,也就是那些被跨国企业忽略的人们。塔达集团总裁拉坦•塔塔(Ratan Tata)在2004年的一项访谈中曾表示:“我们要将这个商标国际化,同时,也要成为经济金字塔的低层。”

为帮助低所得群众买车,塔达正在试产一种售价仅2,200美元的平民汽车,因可在销售商的车厂里组装,所以可以将省下的成本回馈给消费大众。在低价行销策略之下,塔达的货车不但早已打进国际巿场,更在2004年就有足够的财力买下南韩大宇汽车的货车生产线,而且在南非推出低价印度制货车的三年内,已经占有全球五分之一的巿场。

由于在塔达发迹的印度是一个排外的国家,所以它懂得在海外巿场低调行事,以致能够快速打开国际巿场,现在包括南非及孟加拉等国都已经对塔达有一个很好的印象,认为它是在学习并想要帮助每一个国家建设,就如同它在印度做的一样,而不只是想攻占巿场而已。

在孟加拉,塔达集团已承诺要投资25亿美元建立钢铁厂、媒矿、发电厂,更已同意要成立两家医院及两所教育机构。

塔达是住在印度的伊朗后裔于1868年创立,现在印度已家喻户晓,从盐、茶、咖啡、服饰、珠宝、货车、小汽车到信用卡、电话账单等,无一不见塔达的商标,所以印度人不得不坦承塔达已经成为国家的形象代表。

在国外,塔达原已是美国最大的咖啡豆经销商,在2000年购并了全球第二大的制茶公司泰特利(Tetley);今年6月不但并购了拥有147年历史的8点钟咖啡(Eight O’Clock Coffee),更在8月购入了美国葛拉孛矿泉水公司(Glaceau)30%的股权。在其它事业方面,包括波士顿、悉尼、纽约等地之旅馆亦正在积极扩展之中。

对于塔达的快速成长,哈佛的学者塔伦‧卡汉纳(Tarun Khanna)及克里席纳‧帕雷普(Krishna Palepu)在十月份出刊的哈佛《商业评论》(Th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中说道:“开发中国家经商所需要的毅力使像塔达这样的企业有办法能够对抗几乎是无人能敌的西方跨国企业。”

新闻来源:纽约时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跨国公司在中污染情形严重
外资并国银 施俊吉:非常欢迎乐观其成
中信集团将收购哈萨克斯坦油气田
欧股午盘涨跌互见 印度劲扬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