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新唐人晚会 廿八城市上演

“好戏锣声渐近 轻歌曼舞闻音”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12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陈柏年台北采访报导)

2004年:纽约、华盛顿、台北、巴黎、多伦多………五大城市 观众一万人
2005年:纽约、华盛顿、台北、香港、多伦多、伦敦…………六大城市 观众一万三千多人
2006年:纽约、华盛顿、台北、芝加哥、多伦多,… 十七大城市 观众四万六千多人

2007年:全美廿八大城市 辉煌登场

时序进入寒冬,新唐人全球华人晚会,即将在岁末引爆节庆火花,闪亮迎新春!其中备受关注的纽约主场,将从圣诞节起,连续演出十六场,预计观众达七万人次,规模远胜去年。而亚洲、北美、欧洲、澳大利亚等多国城市,也将有晚会的巡回连线演出,堪称华人世界前所未有的最大盛事!

经过三年成功筹办与演出,新唐人全球华人晚会已成岁末华人世界动见观瞻的节庆大典。晚会开演前备受瞩目,各方祝贺不断。去年包括英国首相布莱尔、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加拿大总理哈珀、纽西兰总理克拉克.海伦,和欧盟议会副主席达格玛.罗特拜伦特在内的四百多位国际领袖,皆对全球华人新年晚会传达庆贺之忱。而晚会展现中西经典荟萃、再现动人的神话传说与文化传统的底蕴,水准日益精湛,获得2006年美国顶尖音乐表演艺术专业杂志--Billboard--评为全美范围内优秀大型舞台表演第七名,令艺文界的人士刮目相看,世界级的演出备受好评!

自2004年的五大城市、2005年的六大城市,乃至2006年的十七大城市,2007年全球将有廿八大城市参与连线表演七十场,广获空前的回响。全球新唐人电视台总裁李琮表示,今年向新唐人电视台申请举办演出的城市还有很多,但限于时间,许多地方无法如期举办,对此深表遗憾和歉意。

透过新唐人全球华人新年晚会,全球观众可以欣赏顶级的音乐舞蹈、典雅纯正的传统文化,在极致绝美的艺术表演之中,不但使观众更加深入欣赏与了解敬天信神的中华文化,温馨宁静的晚会气氛,更使心灵升华凡尘俗虑,仿佛接触到仙境般的天籁妙音--这样的感动绝无仅有,一年一次,是您在岁末年终绝不能错过的一场文艺盛筵!

万裕民专访--丰神雅韵贺新春

本届新唐人全球华人新年晚会艺术总监、台湾戏曲艺术大学的万裕民老师,同时担任“新唐人台湾艺术团”《仙笛》一舞与“新唐人台湾旗鼓队”的指导老师,谈到本次台湾新唐人全球华人晚会的主题--“丰神雅韵”,万裕民说:“最主要就是要表达人类艺术文化如何透过神的传递,来到人间”。

晚会一开始,将由打击乐演奏家李慧所创立的天鼓击乐团《盘古开天 易之随想》,结合了打击与舞蹈,以磅礡的气势为晚会展开序幕。尔后《仙笛》豋场,舞者将以敦煌壁画飞天伎乐的歌舞神韵,传递仙音妙语,降福人间。旅奥钢琴家解晓菁特别创作的钢琴独奏--《女娲》,以晶莹圆润的钢琴乐音,表达出人类的艺术、舞蹈如何自天界流传到人间,由此切入“丰神雅韵”的主题,唤起上苍所创造的子民重拾返本归真的记忆。而连续三年参加演出的“新唐人台湾旗鼓队”,今年所带来的《雄姿震天门》,精彩更胜已往。除了雷霆般的鼓声,还有流利圆转的旗舞,再加上虎虎生风的拳法,雄威震天撼地,连天门也仿佛应声而开!

今年的“丰神雅韵”,除了带有“丰姿万千”的意味,还有“神韵天音”的优美,展现人类艺术纯净天成的极致。从万裕民老师透露的几个节目中,我们已经对2007年的全球华人新年晚会有了无限的期待!

“仙笛”妙音--“新唐人台湾艺术团”

“新唐人台湾艺术团”创立于2006年7月,隶属于新唐人亚太电视台,辖下有国乐团及舞蹈团。舞蹈团由热爱传统舞蹈艺术的学生及社会人士所组成。万裕民老师说这十五位团员是经过网路广召之后,由五十多位再征选出其中的十五位学员加以训练,另有储备团员,但仍有一倂练习与上场的机会,希望借此引导与加强大众对正统舞蹈艺术的兴趣与了解。而在舞蹈团成军之后,自八月开始排练,每周的六、日都会集训四到五个小时,为明年一月的演出紧锣密鼓的展开训练。

万裕民指出,由于“新唐人台湾艺术团”的成员并非科班出身,因此训练与一般学生不同,即使是舞台上的走路都要经过特别动作的设计与反复引导。每一个学员的肢体状态不同,因此每一位学员所需的训练也不同。然而所有的指导老师都悉心指导,示范尤其重要,希望更能贴切传达本次三支舞码所要呈现的意境与韵味。万老师说,由于今年的节目要展现“丰神雅韵”意境,目前集训首要加强的,为学员的肢体柔软度、腰与腿的筋骨锻炼,同时更着重舞者仪态及神韵的细致表现,学员在家中也不断反复练习,希望在上场时,能有最好的表现。

万裕民说,虽然“仙笛”一舞曾在2006年美国纽约晚会的主场,由加拿大“莲花艺术团”首次演出,但是当时舞者拿的笛子是长穗,而在台湾则换成了挥洒较为如意的短穗,且整首舞码重新编排,相信会为观众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

仙女下凡传天音

在迎春贺喜的全球华人新年晚会,万裕民希望仙界祥瑞万千的仙气,能够透过舞蹈与乐音,传达到人间来。“仙笛”一舞以“笛子”当舞码的配件,可谓是舞蹈界的一个创举。因为除了戏曲中的“小放牛”中牧童的对唱中,以笛伴奏;以及“八仙过海”中的韩湘子手持笛子为法器之外,以笛为道具的舞蹈所见不多,并且多半仅是道具,很少加入特别的表演技巧。此次在“仙笛”一舞中,万裕民还特别融入了古画中敦煌舞蹈的手势,与“三道弯”那样优美柔转的舞姿,在配件、舞步与身段上,是一个创新与突破。

新唐人台湾艺术团排练(记者陈柏年摄影∕大纪元)


新唐人台湾艺术团排练(记者陈柏年摄影∕大纪元)


到底天界的仙女吹奏玉笛、翩翩起舞的样子,要怎么以舞蹈来表现呢?谈到“仙笛”一舞的编排时,万裕民说为了展现“天上人间”的意境,在编排“仙笛”一舞时特别着重“气质”的体现,要将中国仕女温婉的灵性与韵致融入舞蹈。而这对舞者来说不啻是莫大的挑战!因为外在的姿势容易模仿,但灵性与天成的美则需要细体会。因此在教导上,如笑不能露齿放肆,必须浅淡但又有韵味;眼神需要灵动有神,却又意境深远,……也许舞者仅只是坐姿,或者一个简单的眼神,都要细致严格的要求。

万裕民强调她要求舞者的表演不能“太放”,因为放了就失去气质;却也不能“太温”,因为太温又没有看头。因此如何使舞者由内而外的展现神韵与灵性,这也是舞者最难揣摩的部分。

在优美的舞姿与清灵婉约的气质之外,“仙笛”中的仙女还要表现出信心满怀,自在雍容的气度。因为仙女在新春吹奏仙乐,是为了将天上的吉祥散播到人间,所以一举手、一投足间,要流露出神仙的潇洒与威仪,使观众在中国传统的舞蹈里,能领受人天人降福的祥和喜庆。

此次“仙笛”一舞,万裕民老师期许观众不但在视觉上将有美不胜收、琳琅满目的享受,更能获得有如亲临仙宫、得闻天音缭绕那样的福气!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12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辛菲采访报导) 下周二即将在纽约百老汇登场的新唐人圣诞晚会群星璀璨,晚会的主持人尤其引人关注。千回百转,主持人的激烈角逐日前终于确定,由北大才女周梅女士,搭配“准中国通”林理善先生(Leeshai Lemish) 。
  • 面对着中国目前道德的堕落和文化的废墟,面对着来自国内外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探讨中国的文艺复兴问题,以振兴中华文明。
  • (大纪元记者文华采访报道)再过几天,展现华夏神韵的新唐人圣诞歌舞晚会将首次亮相百老汇舞台。是什么秘诀让成立不到4年的新唐人电视台有实力挺进世界顶尖级音乐歌舞剧舞台,并为纽约观众连续奉献七场圣诞演出呢?有专家解释说:新唐人节目在令观众精神享受的同时,还能促进人体健康,给观众带来身心灵的巨大收益。
  • 主持人:各位观众朋友们好,欢迎收看新唐人《热点互动》节目,我是主持人史鉴。享有“互联网巨头”之称的美国雅虎公司,自从三次被发现把使用其电子邮箱的中国大陆异议人士的个人资料泄漏给中共当局,致使他们被中共警方抓捕甚至被判以重刑,而遭致国际社会的谴责以来,一直是霉运不断。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我送侄女小敏赴美留学读博士。飞机起飞之后,按照算定的时间,超过了一昼夜,仍不见小敏回电话,我们都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恨不能跳过太平洋。我打电话询问了所有转机的机场,均回答班机准时无误。又过两天,小敏终于来电,称自己孤身住在一位华人家里,一切安好。为什么不来个电话呢?事后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 (大纪元驻巴黎记者报道)12月11日,途经巴黎的中国民主运动海外联席会议主席魏京生接受大纪元、新唐人和希望之声三家媒体的联合采访,就中国人权时局发表见解。
  • 【大纪元12月14日报导】(中央社台北十四日电)据报导,“万众偶像”世界华人慈善活动昨晚在北京饭店举行。美国前总统布希捐出一万美元(约合新台币三十二万元)给中国艺人李亚鹏、王菲夫妇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发起设立的“嫣然天使基金”。
  • 【大纪元12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林家维金宝市报导)金宝市首位华裔市议员罗达伦 (Evan Low) 11日在金宝市议会宣誓就职,对市政传统非常保守的金宝市来说,是一个历史性时刻,也是美国历任华人民选官员中年纪最轻的一位。在未来4年﹐23岁的罗达伦将负起为金宝市4万名市民争取福利、表决政策的重任。
  • 仿佛看到一幅中国画,立体而灵动,空间纵深无限,不觉中不断变幻:山水、楼台、人物、歌舞、吹弹,美极了,又无法表述!
  • 扬‧范‧海瑟姆(Jan van Huysum)是位出了名的神秘隐居型艺术家(1682─1749年),也是公认18世纪最杰出的荷兰静物花卉画家。他的作品因想像力丰富、具奢华感、色彩饱满、纹理细致,以及高度细致的写实而倍受尊崇。这些成就的关键在于扬‧范‧海瑟姆谨慎且不怕麻烦地在画布上一层又一层地涂上薄釉彩的技巧。尽管许多人试图模仿,但同时代的画家都没有办法做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