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冰点》复刊,李大同卢跃刚被调任

标签:

【大纪元2月20日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夏爱茗采访报导)《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周刊在刊登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的文章《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之后,于1月24日被中宣部勒令停刊。

《中青报》党组织日前决定,《冰点》周刊3月1号复刊,但主编李大同、副主编卢跃刚被调到中青报的新闻研究所工作。本台记者夏爱茗就此邀请了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北京的律师浦志强和旅美的政治评论人士胡平进行讨论。

记者:《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在1月11日刊登了袁伟时教授的《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这篇文章之后,24日遭到勒令停刊。外交部的发言人在回答外国媒体的提问时说到《冰点》周刊所刊登这篇文章,是严重违背历史事实、伤害中国人民感情、损害《中国青年报》形象,因此《冰点》被停刊整顿。

那么首先我想请问袁伟时教授,您认为《冰点》的被整顿与刊登您的这篇文章是不是有直接的关系?那么您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呢?

袁教授:我认为当然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这件事可能是有关部门对《冰点》长期以来有意见,老早就想寻找借口整顿,这次就正好给它找到一个借口。

我这篇文章讲的是两件事︰一个就是说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什么会发生?讨论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义和团事件”。

我的总的观点就是说,帝国主义侵略者是应该反对的,但是在这两件事上,都可以看出来当时的中国,在处理这些事情上是有错误的。

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什么会给他们提供借口呢?主要就是不能按照《江宁条约》的规定,同意英国商人、官员进入广州城;还有把各地的传教士毙杀等等…这些问题。

这些问题要是处理的好,就可以找到机会缓和,保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就可以进行改革、发展经济,使得国家强大起来。那个时候再来处理跟列强的关系,解决一些不平等条约的问题。就是说前提是反对帝国主义,讨论的是怎么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问题。

记者:那么您对外交部发言人对您文章的评论,您怎么看呢?

袁教授:我认为任何人的文章,它可能对,也可能不对;对或不对应该怎么判?最好的办法就是自由讨论。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术就可以得到发展,报刊的公信力也能够得到确信。

记者:那么胡平先生,中青报的《冰点》周刊在众多的中国媒体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媒体呢?在中国的媒体上刊登与中共观点不同观点的文章就遭到封杀,这样的做法您怎么看?

胡先生:《冰点》在国内官方的刊物上,算是比较敢言的。当然还有一些刊物也比较敢言,不过也都是先后被封闭。你要说它这次发表袁教授的文章和中共政权观点不一致,这个也不是很准确。

因为第一,中共有没有权力颁布什么是正确观点,什么是错误观点,这本身就是个问题;第二,中共也没有颁布过这种观点,因为袁教授谈的是个历史问题。

所以这次由外交部的人来讲这个事情,很显然有点不伦不类。实际上这个是很明显的是一种压制言论自由的行为。

记者:那么浦志强律师,对于中宣部封杀《冰点》这个做法,您怎么看?同时《冰点》的主编李大同不服中宣部的封杀令,向中纪委申诉。指中宣部有关负责人,违反了中共的党规和法律。那么从法律角度来说,您怎么样来分析?

浦律师:刚才袁老师和胡平老师已经说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对《冰点》的整肃和对李大同、卢跃刚的免职决定。我个人认为它是一个涉及到中宣部和团中央违反宪法的问题。违反宪法主要表现在哪儿?表现在它不是一个有权利做出这样决定的部门。

其实任何部门,即使有现在这个行政法规、规章和约定俗成的一些习惯理论的支持,但事实上这种侵犯言论自由的、侵犯学术探讨和媒体权利的行为,本身就是违反宪法的。违反宪法第35条,关于保护言论自由的这个条文的精神,我认为他们在法律上都不应该生效的。

记者:那么袁伟时教授,《冰点》事件出来以后,您的心境和处境怎么样呢?有没有受到一些方面的压力呢?

袁教授:现在我是在广州中山大学,在这里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没有受到任何的干扰,学校完全不闻不问。这件事我认为是一个进步,跟过去来比。当然整个事情很糟糕,现在国家对待传媒,对待学术研究的态度,差的很远。

记者:那么就是广东省宣传部什么的,没有这方面的人士来找过您谈过话吗?

袁教授︰没有。

记者:那么您今后发表文章的可能性,会不会受到影响呢?

袁教授︰这个不知道。

记者:您还准备继续发表类似的文章么?

袁教授:我全部研究工作都是围绕近代中国的历史来做的,以后当然还要继续做啊!

记者:有没有担心可能您各方面研究和生活会受到影响呢?

袁教授:很可能发表上受到影响,其它我估计没什么问题。

记者:有关中青报,党组织决定《冰点》周刊将于3月1日复刊,但是主编李大同、副主编卢跃刚都被免职,改到中青报的新闻研究所工作。胡平先生,这个决定对《冰点》周刊来说,对这两位编辑人员来说,都意味着什么?同时对中国新闻媒体的发展又意味着什么?

胡先生:当然这是对新闻界的一次整肃,使得今后的《冰点》和原来的《冰点》就变得根本不一样。当然就连这次决定要复刊,我想也是基于各界的压力,否则它一开始就换人就完了嘛。

那么,这里涉及了对两个当事人的处理,看起来当然比起过去的一些处理显得要温和一些。事实上,是把他们摆在一个不能发挥自己作用的位子上。这件事情我想我们更应该看成是当局进一步紧缩言论空间的一种行为。

记者:这个事件在海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同时也招致很多的批评。您认为这个事件,对中宣部的地位和主要负责的官员会不会有所触动呢?

胡先生:应该说他们事先也不会完全估计不到这种反应,只不过反映的强度,可能超出了他们的估计。从官方来说,我想这是他们长期以来的一个既定方针,反正就是要压制言论的空间。

记者:那么袁教授您的看法呢?

袁教授:我想的这个是一贯做法的延续。我希望通过这件事,有关的部门能够吸取经验教训,应该让大家说话。毛泽东老早就讲过了,任何思想、认识问题,你强制的方法,让人家是压不服的,而且是有害的,所以我感觉到这个做法很糟糕。

这一次的决定里面说3月1日复刊,第一期就要发表文章批判袁伟时,我非常欢迎这个做法。但是我要有一个保留,我要求让我有反驳的权利,这是我应该有的权利。

所以这件事会怎么样,我们看3月1日它发表文章以后,允许不允许我在《冰点》周刊上,发表我的反驳文章,这是一个试金石。

记者:我想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最后我想请问浦志强律师,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两位当事人、编辑人员,有没有可能采取其他法律途径来改变目前的处境呢?

浦律师:现在等于是从报社对自己内部工作人员的任职调整。眼下是否能够采取法律途径,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事实上它本身并不体现为一个法律问题。

你如果说想继续做的话,那么你告中国青年报,可能也很难说。因为那就变成一个劳动者待遇等各方面的问题,事实上是一个很尴尬的话题;如果告团中央的话,它作为一个社团法人,似乎又不应该有这样的一个法定权利。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对一系列的文章、对一系列报导,做事后的检查和事后的惩罚。

它的目的不是为了要转化李大同和卢跃刚,中宣部是试图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让所有的媒体从业者知道,党和政府能够容忍你们到什么样的程度,或容忍你们把话说到什么样的程度。对这样的事件,不管最终的决策者是谁,团中央和中宣部需要承担责任。

我们希望恢复以后的《冰点》,仍然能够有袁伟时教授发表反驳或者是申辩文章的空间,以体现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讨论的氛围。使得中国给世界一个面貌,再往前发展。而不是把《冰点》变成温吞水︰既不是“焦点”,也不是“热点”,更不是“冰点”!

(据自由亚洲电台录音整理)(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13名学者就《冰点》问题致信党中央
首度回应"韩蕾"姐弟恋 徐静蕾不顾绯闻以"博"会友
《冰点》部分作者致中共诸常委的公开信
冰点正副主编发声明抗议被免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