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布胡会 罗致政:美国有得中国有失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2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吴素柔台北二十二日电)东吴大学政治系副教授罗致政今天表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此次访美,整体而言“美国有得,中国有失”;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美中关系,台湾如能顺势操作,大有可为。

台湾智库上午举办“布胡会后的台美中关系”座谈会,罗致政表示,一九九七年前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美,是美中关系的最高潮;胡锦涛这次访美虽不是最低潮,却也是低潮。

罗致政说,美国认为美中议题只有三个,就是“经贸、经贸、经贸”,中共的三个议题则是“面子ˋ面子ˋ面子”,但最后不但没得到面子,还失了面子,对胡锦涛冲击很大;中国没有要到国是规格的面子,也没有要到台湾议题的里子,美国却得到里子,包括经贸问题得到一些象征性的回答。

罗致政表示,面对法轮功女子抗议场面,胡锦涛乱了,布希却非常自然,反映民主和不民主国家领导人的不同;或许有人认为是阴谋论,无论如何,凸显胡锦涛无法面对民主社会常见的场面。此外,中共媒体看不到抗议风波,美国正好见识到中共控制言论自由的一面。

至于肢体动作,罗致政说,布希至少拍了三次胡锦涛的肩膀,胡锦涛却没有拍回去;国际场合上,拍肩膀是长辈对晚辈,或者宣示“我比较大”,布胡会可说是“超级大国对大国”的不平等关系。

分析美中关系发展,罗致政说,美国对美中关系的定义和政策有四个支柱,首先是美中关系“复杂”,但这不是好的字眼;预料美中贸易逆差扩大,批判中国将成为美国今年期中选举的焦点。

其次是美国已定调的“负责任的利益相关人”,国际社会秩序是美国建立,这是它的游戏规则;下周联合国将讨论伊朗核武问题,也是考验美中关系的第一个测试,值得观察。

罗致政表示,第三是“转型外交”,美国最近调整驻外人事,对于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崛起大国,态度完全不同,因为美国和印度有“共同利益”、“共同价值”,但美国和中国没有“共同价值”。

他指出,最后的字眼是“避险政策”,原为美国经贸代表的副国务卿佐立克,将这样的经贸议题的概念带到安全战略上,防止万一中共变成具有侵略野心的国家,美国要做必要的军事准备。

至于台湾的角色,罗致政说,中国若走向民主化,符合台湾和美国的利益,政府应有具体动作;但台湾在军事、经济、政治、心理上,都要有避险动作,如果过度把期待放在未知的中国,这很危险。台湾该如何化被动为主动,找出竞争、合作的部分,搭配不同战略,需要进一步思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