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社会百态——一百个细节(16)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5月24日讯】

 七十六 审丑文化的先驱们
  
  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驱,鲁迅是新文化的先驱,网络新偶像则是审丑文化的先驱。
  记得李泽厚的一个叫刘东的学生,写过一本研究丑学的专著,没什么大影响。那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如今丑学能为世人瞩目,蔚为壮观,当然要感谢网络新偶像。
  老子说,天下皆以美之为美,斯恶也;天下皆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
  以前我们爱美,那是因为丑的太多,而且丑得千篇一律。以前我们好善,那是由于恶的泛滥,而且恶得毫无创意。
  并非是我们的美学标准产生了偏差,也不是道德原理出现了裂纹。而是我们懂得了,美与丑的分界更在于生命力的体现,善和恶的不同更在于是否真诚。
  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国际名模吕燕,苏轼的宁丑派书法,?。瞧瞧,刚举了三个,我就举不下去了,就困了,就得说到美籍华人孔祥东了。
  可见,在我的脑子里,美的东西还是很充斥的,很乌秧乌秧的。
  丑的可值得欣赏的东西太少了,那么好,现在我们开始审审网络新偶像的丑吧。
  
  审第一丑,貌丑。
  若说网络新偶像相貌一般也就罢了,可是人们纷纷要说她丑。其实丑也非真丑,而是在审丑。于是,网络新偶像愈发丑得传奇了。就像我们去想像和怀念一两千年前貂禅和西施的美貌那样。
  关键在于网络新偶像的容貌引起全国人民大发了一次审丑□症,每个人(或美或丑)几乎都把她归入丑者行列。似乎没有人建议她去美什么容,这和当年天津奇丑女事件大相径庭。媒体利用其丑大作文章,掀起审丑高潮。
  
  审第二丑,身丑。
  S,S,真TMD-S。这就是效东施(而非西施)之颦的丑。网络新偶像就是要用挺胸提臀扭脖这样的造型来弥补她的貌丑,从而使身丑与之配套和统一。
  所有成功的艺术都有自己的符号。七品芝麻官鼻梁上的元宝白,小丑的红鼻头,徐冰的天书,齐白石的虾墨,王朔小说里的京片子。
  人们在各种媒体上都能看到这个S。这就说明这S算是审丑艺术形式的一个符号、一种招牌了。
  
  审第三丑,语丑。
  网上的宝典及语录里的那些颇可玩味的话语可说是完全超越了韩乔生语录。中华汉语的某些以前未来得及发挥的潜质因此得到发扬光大。
  
  审第四丑,名丑。
  网络新偶像的高参曾跟她说,与其在清华BBS上被那些闲极无聊的莘莘学子嘲笑,还不如到天涯去挨全国人民的骂。网络新偶像还就是这么做的,确实走对了。
  此后她就要利用她的名声来为自己争取一份前途。于是触电、接受采访、当代言之类就顺理成章。
  她在博客网上一如既往地自恋地贴PP,一如既往地接受着全国博客的谩骂,似乎不这样,她就不是网络新偶像了。
  如果在她的博客上的留言全是表扬信,成了个女丛飞,那她离消失也就不远了。
  所以被人审了丑的,也只能一直丑下去。因挨骂而出的名,也只能在挨骂中维持。
  
  想想以前,我们的文化多么正经。
  二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化,四十年代的整风文化,五六十年代的继续革命文化,七十年代的样板文化,八十年代的伤痕与反思文化。
  到后来,就出现了痞子文学、无厘头的电影,纯搞笑的电视节目,大话的语文课本,冯小刚的娱乐电影。
  骇版的历史,架空的历史,戏说的历史,跟历史算干上了。
  还有街头人体彩绘秀,皇马的中国商业秀,脱口秀,选美秀,秀个彻底。
  到如今,审丑文化来到了。
  
  网络新偶像注定作为审丑文化的先驱载入中国审丑文化史。
  她的矜持,她的自恋,她的厚脸皮,她的偏执狂,她的手段,她的网语语法,她的衣着,她的事迹,甚至她的车祸,都需要被继续继承。
  一切把尾随跟踪当成继承的这花儿那花儿都将过早枯萎。
  只有当超级女声这样的群体崛起,
  只有当……,
  只有当我们民族的整体审丑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
  我们才能说,审丑文化真TMD成熟了。
  
  七十七 其实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虐待生命
  
  我们每天吃鱼
  鱼眼睛也被抛置一旁
  我们吃鳝鱼
  把它钉在案板上剖腹
  我们会因禽流感 疯牛病虐杀大量家畜牲禽
  我们管这叫“扑杀”
  我们吃胎盘 吃死婴
  还吃毛鸡蛋 还得在厕所外吃
  
  我们践踏草地
  超度了多少生灵
  我们砍伐森林
  让多少生命流离失所
  我们制造温室
  让北极熊迁移南极洲
  我们修建水坝
  让那些鱼类不能迁徙产卵 断子绝孙
  
  其实我们每天
  都在虐待生命
  
  那些因虐猫事件而愤怒的人
  是否该去念佛
  那些因虐猫事件而愤怒的人
  是否会觉得自己虚伪
  那些因虐猫事件而愤怒的人
  是否具有正常的逻辑习惯
  那些因虐猫事件而愤怒的人
  是否就是在无聊中寻找意义
  
  纵然公安机关参与调查
  能耐她何
  法律对此没有任何规定
  何况这是人类本身的问题
  
  只有网络
  能把这样的事件无限放大
  只有网络
  能让这样的老女人大放异彩
  
  这件事情的唯一结果
  就是那个类似芙蓉姐姐的人物
  又出名了
  这件事情的唯一后果
  就是那些爱骂街的网络人士
  又找到了一个无极出口
  
  人类最高等
  所以就有权主宰低等动物的命运
  我们是中国人
  所以我们就可以滥用民族主义情绪
  我们是北京人
  所以我们就可以歧视河南人
  我们是男(女)
  就可以歧视异性
  我们对异性结婚更着迷
  就可以否定同性婚姻
  我们要保护妇女权益
  就可以忽视男性被骚扰 被强奸
  我们要
  ……
  我们
  ……
  我
  ……
  
  ……
  
  其实我们每个人
  每天
  都在
  虐待
  生
  命
  !
  
  七十八 后偶像时代
  
  网络上又有了新偶像。有人说她是草根偶像、是中国的孔庆祥,有人说她背后藏着一个极高明的策划,有人说她是精神病的一种、至今无法命名……
  然而,我要说,她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映射到大众、网民的人心里,确实不是简单的几句讽刺比喻就能打发的。
  
  章子仪有什么了不起?
  陈红会演戏吗?
  一副苦相的徐静蕾有什么呢?
  还有那些大量来自朝鲜半岛的韩国淘金者又怎么样呢?
  杨谰又为我们的文化做过什么呢?
  张艺谋的武侠电影能告诉我们什么?
  
  从《非常6+1》到《星光大道》再到《超级女声》,明星速成体系基本确立。但其共同的特点是媒体操纵。
  看看《开心辞典》,看看《同一首歌》,我们已经产生了赶紧换台的生理感受。
  我们看够了媒体的炒作,看够了那些包装出来的玩意儿,看够了扭捏造作。
  我们决心站起来对他们说:这些个玩意儿,我们也会。
  
  越来越多的包装和越来越豪华的炒作使得人们对如此而来的偶像产生了普遍的厌倦。
  当我们一次次被这些明星大腕和他们的作品整得哑口无言,我们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
  垃圾永远是垃圾,哪怕它是上亿人民币打造的垃圾。
  
  网络新偶像或许也是垃圾,但她是低成本制造的垃圾,比起《功夫》、《英雄》来更有平民、草根气息。
  所以我殷切希望网络新偶像能从垃圾堆崛起,达到连好莱坞也难以企及的高度。
  
  正像行为艺术号称“人人都是艺术家”一样,在网络上,人人都可以是偶像。
  无须媒体吹捧,只要自我炒作,一切皆有可能。
  
  在政治年代和专制社会,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因为这样那样的事迹而闻名。我们管这些突然屹立起来的人物叫作“英雄”。英雄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一个前电视时代精神生活的质量。
  想一想,如果一个时代没出什么榜样性的人物,那么这个时代是不是有些那个,就跟老天阴沉沉老是憋着不打雷不下雨的,很不痛快,容易得抑郁症。
  于是统治者需要经常树立一些忠臣、孝子、烈妇之类的以资传扬。虽然野史、评书也把他们当作娱乐资料,但他们还是人们的崇敬对象,而不是娱乐对象。他们在神坛上经受着烟熏火燎,还有神性在。
  这就是政治偶像的时代。物质相对贫乏,资讯更是落后。人们还没有选择偶像的权利,但还有躲避偶像的机会。
  那些隐居尘世的人,他们不崇拜政治偶像,他们和网络新偶像一样,以自己为偶像。
  
  伴随政治偶像而生的是文化偶像。文化偶像的出现需要更多的历史机缘。何以选择你而不是别人,何以你身上的文化元素成为时代的发光点,凭什么你就能一夜成名鸡犬升天。殊不知,这文化偶像比政治偶像要复杂许多。
  王朔是著名的文化偶像,北京制造。京味儿文化是善于制造偶像的一个文化。它即平民,又贵族,既下里巴,又阳春白。它不光产生了痞子文学,还把很多玩意儿也弄得跟时尚似的。
   王朔之所以能风云天下,这和他的生活是分不开的。他是个退伍军人,在大院里长大,做过倒爷,在部队当个卫生员。一直闷神儿于小说创作,具有北京人那种浑 不吝的性格,终于在和冯小刚的密谋之下一举成名,号称自己在写《看上去很美》的时候终于可以为自己写作了。他在性格上有一些自卑和不自信,说自己是码字 的,这和网络新偶像那股上帝赐予的自信劲儿真真是天壤之别啊。
  
  从偶像数量上来说,政治偶像属于凤毛翎角,他们完全依赖一个时势甚至是他人的牺牲。而文化偶像就相对来说多一些,任是什么文化只要迎合了大众的口味,都有偶起来的机会。
  那些曾经时尚的文化在没落之后就受到保护,变成国粹,比如京剧、相声。那些现在依旧时尚的文化,如小剧场话剧、电影,已被越来越多的商业元素所侵染。
  
  于是,我们今日看到的更多是商业偶像。
  他们大多很年轻,具有金玉其内的素质,只需半透明的包装和生猛海鲜般的炒作,就能在已经春色满园的大花坛里绽放那么一阵子。可是,他们成星的方法太平常了,这或许注定了他们的星途不会平坦。
  
   一个人可以因为一件事名满天下,这全赖媒体帮助。媒体的目的远非商业那么简单,它融合了政治、文化、商业等诸多元素,才锻造出许许多多的媒体偶像。像饶 颖,以一个终极受害者形象破土而出。媒体在使很多事情更清晰的同时,又使很多事物变得模糊。事情有真相吗?或者说,事情只有一个真相吗?一个案件,一起官 司,一场暴光,一次事故,都可能有一个或几个手中握有真相的人成为焦点,变成偶像。最后我们只能说,事情不止有一个真相,或者说,事情有没有真相并不重 要。
  
  当年刘邦看到巍巍乎的秦始皇的时候说,真男人啊。
  而项羽看见秦始皇的时候却说,我要取而代之。
  无论诗人刘邦还是贵族项羽,他们的成名都依赖于推翻秦朝。没有秦的历史,就没有偶像皇帝的出现。
  可见一切偶像的诞生,都有赖于机会、时机、时势、命运、贵人相助、瞎猫碰死耗子、历史的巧合与重复。
  
  然而,在现今的互连网时代,偶像完全可以通过自助方式冉冉升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有了互连网,天行不健,君子一样可以自强不息。
  
  比如网络新偶像。
  她的坚持不懈终于有了回报,出名了。用自己的方式,独特,而且普适。
  人人都可以这样做,但难保人人都成功。
  就怕一招鲜,下一个新鲜招和使招的人在哪里呢。
  我们不由得有了类似江湖中人一样的心理,期待着又一个大侠横空出手。
  
  一个自助偶像的时代。
  一个口水而不是物欲横流的时代。
  一个虚无而有活力、无意义而充满生命感的时代。
  一个以网络为基础、以娱乐为主要消费方式的时代。
  一个对媒体、包装、炒作、造势无比蔑视和反讽的时代。
  
  总之,这已是后偶像的时代。
  
  也许有一天,我们在街上看到的小广告不是什么办证、机票之类,而是frjj的玉照。
  也许有一天,我们自己也不小心,成为了谁谁的宠儿,成为了大众的偶像。我们没必要胆战心惊、不好意思,想想网络新偶像,我们就好受多了。
  
  想像一下,公元3000年时的后偶像时代、后后偶像时代。
  我的天!
  网络新偶像早已香销玉陨,然而她所开创的时代却一直继续、延续着。
  

七十九 知识改变不了命运
  
  电视上经常会出现“知识改变命运”广告,无非是农民学会了科学种田、专业养殖,打工者 掌握了一技之长。于是乎命运为之一变,可以养家糊口发财泡妞了。这,就是命运的改变么?或许说得过去,但知识何曾改变过命运呢。那文革时代的知识分子,还 有受到FALUN功欺骗的广大工程师们,他们空有一身知识却落得身败名裂、走火入魔。
  在一般老百姓(对不起,我本该使用“公民”一词)眼里, 知识分子就是拥有知识的人,就是明白人,就是能把握自身前途的人。可是,知识分子大多有自己的专业,决非全知全能,而往往用进废退,对社会现实的感悟反而 拘泥于知识之门。其视角专向而苛刻,其看法特有那种泛专业化的倾向。
  而农民学会科学种殖,打工者掌握生活本领,一切渴望知识者得到知识,充其 量只是使自己的命运恢复到得以延续,远谈不上改变。贫困农村的学生考上大学,不过是又诞生了一个专业知识分子。这个学生首先要屈从于高考制度,在他那里更 谈不上素质教育。而当他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了本科毕业证而变成一个城市知识分子的时候,他丧失的东西很可能更多。他就是用这些失去换得了一个专业的生存环 境。
  虽然知识没能改变命运,命运却可以改变知识。一次次命运的教育使知识分子、准知识分子、小知识分子、非知识分子和知识精英们懂得了沉思的价值。命运使人认识到自身的渺小,使人逐渐反思社会制度。这时候,知识分子又站到时代的桥头,高喊,拯救人文精神。
  在这里,得以改变知识分子知识的是人文精神。那么什么才是这需要拯救的人文精神呢?人文及其精神或许是知识分子可以达到的最高信仰了。与此相关或相似的还有:人文关怀、终极关怀、以人为本。
  终于听出来了,改变命运的也是这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上帝,是圣经,是桃花源,是香格里拉,是德先生和赛女士的血脉,与道同源。可是,哪里去导出这人文精神呢。在我们自己的文化中有这样的东西吗?既然人文精神都需要拯救,那么人文精神失落的命运又是谁来改变的呢?
   看来,在人文精神的背后似乎还应该站着一个改变者、拯救者。它是谁,是什么呢。中国知识分子受到鲁迅的拿来主义影响太深了,在奉其为圣的过程中也把拿来 主义当作教条。既然我们的文化疆域里曾经出现过那么多思想的圣人,势必还将有新的思想巨人。人文精神只不过是一种养成巨人的文化制度气氛。每个知识分子为 这样的气氛增加人文的气息,我们终将有那么一天。或许没有思想的巨人,但一定会有巨人的思想。它就涵概在每一个(人文)知识分子和被知识恢复了命运的人们 心中。
  能改变命运的恰恰是命运本身。
  请听《银乌金拉》的歌唱吧。

   八十、 第一娱乐规律:无耻而后勇 
  
    2005是超级娱乐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我们着实看到了很多娱乐大戏。它们超越了舞台本身,全方位地包容着娱乐本身应有的路子。
    总结2005,只能说,这是向着娱乐共产主义快速迈进的一年。
    而娱乐共产主义的内涵,就是人人都能充分享受到娱乐圈、明星们的无耻。
    
    2005上半年,芙蓉姐姐以摧枯拉朽的力量征服了网络、媒体和世界。
    她的奇迹效应是对传播学的致命一击,直接导致很多理论参数的改写。
    很多人忿忿然,一个其貌不扬的草根怎么会这么日出江花红胜火呢。
    其实,芙蓉姐姐与我们大众的审美趣味没啥不同,但她会把虚荣变成勇敢。
    不是知耻而后勇,而是无耻。
    无耻而后勇,是芙蓉姐姐成功的秘诀。
    
    这个秘诀,被年终大片《无极》继承和发扬了。
    不仅无耻,而且无极。
    《无极》当中诸多的逻辑漏洞以及搞笑片段已经被网络无数次地筛选过了,而且其象征意味(诸如:鸭国、鸟人、汉堡包、哈日)也被无数次描摹勾画,直到失真。
    依据《无极》产生的诸多搞笑巨制当中,《一个馒头引出的血案》无疑是最可观的。
    如果说电影《无极》是陈凯歌、张炭理念剧本之上的加工品,《一个馒头》就是电影《无极》的深化产品。
    正值中国电影一百周年之际,我们终于能看到电影并非到电影为止的这一可喜现象。
    是网络的力量让对电影《无极》的骂声凝结出《一个馒头》这样精彩的视频拼贴。
    《一个馒头》将《无极》的无耻性放大到最大,使得所有品尝了《一个馒头》的人都会由衷地说,无耻之极。
    
    贯穿2005,还有一个幽灵一样的人物,白灵。这个有点儿像鸟的名字确实严重撞击着我们的眼球,红眼儿病、眼底结膜炎一时大作。
    她的路子和芙蓉姐姐基本一致,只不过更无耻。
    她更喜欢露出自己干瘪的肉体。关于其肉体干瘪的程度我就不说了,和《无极》一样有目共睹。她的睡袋胸已到了登峰造级的程度,让人一见不是眼前一亮,而是昏昏欲睡。
    这样的人物居然也能深得娱乐三味。
    我只想说,原来好赖屋也是一个大鸡场。
    鸡年确实还没过去呢。
    
    章子仪在《艺伎回忆录》里的表演再次表明她是一个没有演技和耻辱感的国际明星。还有巩俐,她们为什么那么爱出演风尘呢,而且还是日本文化里的风尘?
    韩国女演员拒绝了斯大导演的邀请,于是后者把目光转向了中国。
    章、巩、杨,居然全来了。
    国仇(日本与中国的历史恩怨)、己辱(从艺伎到卖身)、异国情调(日本文化、美国导演)三者合在一起,倒是蛮有看头。
    此可谓无耻而后勇的极端了。
    
    不要指责那些买盗版盘的人无耻,因为我们的娱乐界本身就不值得尊敬。
    他们的无耻系数是天文数字。
    相对制造盗版光碟,他们的无耻行为没有丝毫风险,而且收益巨大。
    于是,他们就成了这个时代的见耻勇为者了。
  
  

本文转自互联网,仅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发现有版权疑问,请及时与我们联络。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转自互联网论坛﹐未经本站核实

相关新闻
组图:中国大陆社会百态
大陆社会百态------一百个细节(7)
大陆社会百态------一百个细节(8)
大陆社会百态------一百个细节(9)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