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眼转出无限风情 更是伦敦市财富转轮

人气 5
标签:

【大纪元5月2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贞贞伦敦特稿) 到英国首都伦敦观光旅游,不容错过的景点之一,就是位在市中心泰晤士河畔的伦敦眼摩天轮。这座全球最大的摩天轮,是参加千禧年伦敦地标竞赛的参选作品之一,现在伦敦眼不仅成为伦敦天际线的一颗耀眼明珠,更成为伦敦市的财富转轮,带来源源不绝的观光财源。

2006年1月1日伦敦眼摩天轮迎接新年的夜晚风情,图片来源:AFP/Gettyimages

2006年1月1日伦敦眼摩天轮迎接新年的夜晚风情,图片来源:AFP/Gettyimages

2006年1月1日伦敦眼摩天轮迎接新年的夜晚风情,图片来源:AFP/Gettyimages

伦敦眼(London Eye)的设计师是一对夫妻档资深建筑师—马大伟(David Marks)和朱莉亚‧巴菲尔德(Julia Barfield)。话说一九九三年底,“星期泰晤士报”(Sunday Times)与建筑基金会举办千禧年伦敦地标创意竞赛,在伦敦居住超过三十年的马大伟夫妇,就在自宅厨房热烈讨论起在伦敦的中心点—泰晤士河弯处兴建一座可以鸟瞰伦敦的摩天轮,让雾都之美尽收眼底,使伦敦天际线更增添美感与现代感,同时传达展望未来的深意,不让纽约、巴黎等城市专美于前。

竞赛结束后,伦敦眼并没有获奖,事实上没有任何作品获得评审的肯定,但是马大伟夫妇并不气馁,在同事与亲友的鼓励下,他们开始寻求赞助者及资金,同时成立新公司;伦敦眼计划吸引了“标准晚报”记者的注意,经媒体大幅报导,获得更多瞩目,支持力量也开始增加。

伦敦眼的兴建成本高达一亿英镑,令投资人却步,他们担心重蹈法国迪士尼乐园、欧洲隧道等计划亏损连连的覆辙。马大伟夫妇在吃了四次闭门羹后,总算找到“伯乐”,英国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对摩天轮的计划兴致勃勃,愿意出资四千万镑参与兴建,再配合银行贷款,历经六年的规划与兴建,伦敦眼终于得以站上舞台,绽放光芒。

自西元两千年伦敦眼开幕启用以来,前来伦敦的观光客几乎必定到此一游;每年平均涌进三百五十万名乘客,二零零二年时达到最高峰,达四百万万人次,比马大伟夫妇的预估多出了一百万人次!它每年的营业收入高达三千八百万英镑(约新台币二十一亿九千万元),无疑是伦敦最受欢迎的观光景点,银行贷款早已还清,现在这只巨轮有转就有赚。伦敦观光业收入的百分之一点五来自这个单一景点,令人不得不折服它的“旋转魔力”。

不仅如此,伦敦眼摩天轮营运六年来,为经济情况相对较差的南岸(South Bank)地区创造了四十到五十个企业,大量涌入的人潮带来商机,就业机会也同时获得保障,南岸民众不再遥望象征财富与权力的对岸兴叹,对长期居住在南岸的马大伟夫妇而言,扭转南岸经济的颓势是令他们感到欣慰的一项成就。

马大伟夫妇自一九八九年开始合作成立建筑师事务所,伦敦眼堪称重要代表作,他们本已预见伦敦眼的成功,“但成功比我们所想像的更令人感到惊喜”。

伦敦眼的构想在英国诞生,但最后“成型”可以说是靠欧洲跨国合作与努力。马大伟说,兴建一个高一百三十五公尺、重一千五百公吨的摩天轮,并非易事,原本英国航空公司委托一家日本公司全权负责兴建工程,这家公司三个月后坦承无法做到要求的进度与品质,加上部分摩天轮所需要的缆线、轮座、胶囊造形的客舱、双层挡风玻璃等建材和技术,无法全部在英国就地取得,只好外求于法国、荷兰、意大利、捷克等各有专精的厂商,估计至少有一千七百人参与伦敦眼的兴建计划,大家以完成这个全球第一个在河上的最大摩天轮为职志,十六个月赶工作业,创造出新的建筑奇迹。

为了让搭乘伦敦眼摩天轮的游客能够有更好的视野,马大伟夫妇设计时决定将客舱安排在摩天轮轮环外,原本希望能有六十个客舱,以一小时走完全程,与工程师讨论后发现客舱距离过近,将严重影响视野而作罢,最后决定减为三十二个客舱,每个配有空调的客舱可以容纳二十五名乘客,而客舱的大小正是马家厨房的规模,现在半小时走完全程,每一次的转动,伦敦的风情也随之变化。晴空万里时,远在四十公里外就能清楚看到摩天轮的亮眼身影。

对南岸河边景色情有独钟的马大伟大妇,闲暇时经常在河边散步,欣赏北岸的风光,提到搭乘伦敦眼摩天轮最钟情的景致,马大伟说,当天气晴朗时,日落后的十到十五分钟,随着天色渐暗,天际线逐渐转变,晚霞照映下,伦敦散发着令人屏息的美。

伦敦眼取得营建执照时,政府只允许经营五年。马大伟说,一方面这是个千禧年的应景计划,另一方面,很多人担心伦敦眼一旦架设,可能会影响天际线,不受民众欢迎,对经济也可能没有什么助益,事实证明,伦敦眼登场后,立即成为超人气景点。现在,这座获得四十个建筑、设计、创意、行销、旅游等奖项的伦敦新地标已获准永久经营。马大伟谦虚地说,“这样的成功,令人感到骄傲”。

在斯德哥尔摩出生、日内瓦长大的马大伟,十五岁时就立志当建筑师。问他三十五年职业生涯的灵感从何而来,他说,最重要的是自然景观,用心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各式景色,灵感也源源而来;另一方面,人文创作也开启灵感之窗,包括音乐、写作、甚至人类勇于挑战的勇气、运动突破极限的成就,都能激发新的灵感。

对于世界最高大楼“台北101”的看法,马大伟对建筑师与工程人员表达景仰与恭贺之意。他也提到二零零三年前往上海访问时,在金茂大楼俯看黄浦江美景的美好经验,居高临下的夜景,令他印象深刻,对上海充满生命力的文化与城市生活,仿佛是百年前的纽约,令人心向往之。

2006年2月13日, 台湾台北101大楼为迎接情人节的夜晚风情,图片来源:AFP/Gettyimages

马大伟另一个钟情的地标则是法国艾菲尔铁塔,虽然曾多次前往访问,铁塔的风情仍令他流连忘返,难以忘怀。

自伦敦眼摩天轮营运以来,陆续获得多项殊荣,多次被评选为最佳旅游景点、最佳建筑设计、最佳创意设计等,马大伟夫妇不仅获选为最佳建筑师,同时荣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员佐勋章”(MBE)。

斯文有礼的马大伟坦承,伦敦眼摩天轮是建筑师生涯的一个高峰,问他另一个高峰为何?他笑说,是下一个计划。今年三月,马大伟夫妇在英格兰南部的布来顿(Brighton)海岸兴建一座高一百八十公尺、名为Brighton i360的全方位高空观景台,整个计划斥资两千万英镑,预定两年可以完工,观景台上的灯管采LEDS素材,灵感来自纽约的帝国大厦,可以变换灯光颜色,将把游人如织的布来顿海滩妆点得更诗情画意。

超过一小时的专访,马大伟展现的尽是对建筑的热爱与不悔,问他未来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他回答,应是降低建筑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如果有可能让伦敦的市容更臻完美,希望能多种植树木,兼具环保与美化的双重功能,让伦敦成为不折不扣的环保之都。

尽管获奖无数,攀上建筑师梦寐以求的事业高峰,马大伟言语间尽是令人仰望的谦冲,问他对有意进入建筑业的年轻人有何建言,他不假思索地说,“千万不要放弃”。一路走来,马大伟从未想要放弃最爱的建筑业;即将迈入耳顺之年,现在的他只想“筑梦踏实”,不追逐大成就,但求涓涓不息的小肯定。特别的人生观,一如他自始至终对伦敦眼摩天轮的笃定与坚持。

相关新闻
李家同:在伦敦发现南投的梅子酱?
年度报告:非洲冲突减少但侵犯人权事例增加
皇马生涯一奖未得 贝克汉期待世足重现荣耀
大赦国际:中国人权与经济发展不相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