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IEK:2006年Q1台湾电子零元件产业成长16.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3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韦枢台北三十一日电)工研院IEK ITIS计划(经济部技术处产业技术知识服务计划)统计,2006年Q1台湾电子零元件海内外产值达新台币1467亿元,较2005年同期成长 16.1%,包括半导体、被动元件、印刷电路板、接续元件、能源元件等产值均有5.2%到 22.9%不等的成长。

工研院IEK ITIS计划表示,各种电子零元件产值均有所成长,其中化合物半导体元件产值 107亿元,较去年同期成长19.7%;被动元件276亿元,较去年同期成长9.9%;印刷电路板756亿元,较去年同期成长22.9%;接续元件248 亿元,较去年同期成长5.2%;能源元件77亿元,较去年同期成长11.5%。

工研院分析师陈玲蓉指出,在化合物半导体元件方面,LED产品单价近年来持续下滑,各家LED厂获利减少,但也创造出许多新兴市场,包含各种电子产品、仪器或家电指示灯源,可携式产品光源、汽车光源及装饰照明光源,LED已以低单价逐步取代现有产品。

被动元件在第一季末出现PC需求减缓,但有来自手机、WLAN等通讯及消费性电子产品在淡季不淡的需求支撑。因此,在一般规格产品较于去年同期表现不凡,供给平稳。而在特殊规格品方面 (如高压、高容MLCC等)供货吃紧的状况已于第一季末减轻。

印刷电路板与往年同期淡季相比,2006年Q1来自手机、LCD、NB及消费性电子产品等订单需求颇佳,尤其HDI手机板已排除过去淡季需求骤降的惯性,此外,基地台等多层高阶板的订单也表现不错;至于中低阶板虽受到淡季效应冲击,亦无往年明显。

IC载板方面,2006年Q1国内IC载板持续2005年下半年景气,下游封装源源不绝的订单挹注下,充份利用从2005年Q2至2006年Q1新开出的产能,且由于供不应求,因此部分产品单价甚至小幅上涨,2006年Q1 较2005年Q4成长11.2%,但较2005年Q1大幅成长94.3%,达到175亿元。

接续元件Q1为连接器传统淡季,但近年来国内极力开发的消费性应用市场已逐渐产生效益,而新的无线技术亦将带动新应用产品开发,台湾代工业者在通讯领域表现优异,连接器供应商亦直接受惠,即使全球连接器产业仅平稳成长,但国内业者在产品多角化及新增客户情况下,相较全球仍有不错的表现。

在能源元件方面,2006年Q1仅较2005年同期小幅成长1.5%,除淡季因素外,主要是因为受到锂电池大厂能元及太电从去年下半年起分别转向开发NB、手机以外的新锂电池产品及市场 (电动代步车、Cable Moden、Power Tools等)效应持续影响,此两大厂新锂电池产品已分别开始出货,但在NB锂电池、手机锂电池等原先经营的主要应用市场代工订单亦出货下滑。

电池组方面,2006年Q1淡季不淡,较2005年同期成长14.9%,主要是拜新普、正崴等NB、手机电池组大厂的原有客户主流机种 (如苹果电脑)订单增加及新客户(如日本Fujitsu)订单开始大量出货,带动营收分别较2005年同期大增35%以上;而且为因应下半年的传统出货旺季及预期销售业绩成长,正崴正在扩建大陆昆山(将于第二季投产)大量挹注产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