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容产业黑幕接二连三的深层原因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6月30日讯】(亚洲时报 撰文 凡心)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社会上物质变得充裕,中国也开始面对一些“小康社会”才会出现的问题。近期中国发现,一盒广州企业生产的祛斑化妆品,汞含量竟然超标9万倍,消费者使用后,神经系统、肾脏等多个器官将大受损害,事件被媒体报道后,民众极大的回响。目前中国美容产品每年的销售额高达100亿元(人民币,下同),这中间涉及极庞大的商业利益,地方政府部门在把关时有否遭到利益集团左右,已经成为焦点。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2003年11月27日,广西南宁市一所重点中学杨老师为了消除脸上的色斑,买了一瓶标称“肤美奇”的祛斑美容霜。据悉,该产品宣称:使用法国配方,效果神奇,能够20天快速祛斑美容。谁曾想杨老师使用了不到20天就出了问题,医生诊断她的皮肤为“白癜风”,原因是使用了“美容霜”引起病变的。2004年8月27日,杨女士将这瓶“肤美奇”祛斑美容霜拿到广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进行鉴定,鉴定结论为“不合格产品”。两年来,她四处奔波治疗,医疗费花去了近2万元,但脸上留下的“疤痕”始终没法治掉。而名为肤美奇的祛斑美容霜,就是来自广州的化妆品公司。

据介绍,目前中国美容产品每年的销售额高达100亿元。据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介绍,通过他们的检测,有171批次美白祛斑化妆品汞含量超标。超标万倍以上的有115个批次,标称是抽色嫩肤晚霜超标达93000倍,此外,标称由美、春之尚、金芦荟等牌子的祛斑类化妆品汞超标也高达9万倍左右。而这些汞超标的祛斑类化妆品,其中就有一半的产品标明是广东生产。

而对流通领域的化妆品管理,当前的市场监管有重大缺陷。据了解,目前中标国对化妆品的审批环节实行的是送检制,执法环节则是实行抽检制,这使得一些无良企业在报批过程中,呈送的是合格样品,在上市销售时却是劣质产品。与此同时,在多部门联合执法过程中,商检机关只负责检查商品是否经过检测和贴具标志;质监机关负责抽查严重危害或涉及人体健康及安全的专案,但只对生产企业有约束力;卫生防疫部门则只抽检市场上化妆品的卫生审批手续等。多头管理面对今天混杂不堪的美容化妆品市场,其执法效率大打折扣。

位于白云区瑶台的广州美博城是全国有名的化妆品集散地。《亚洲时报在线》记者过去曾多次到过此地,各类美肤化妆品琳琅满目,据闻是国内美容批发商家必到之地。经历伪劣祛斑霜事件,一位在此上班的友人表示,打着“祛斑美白”旗号的护肤产品已经开始下架,然而偷偷卖的却不在少数。

另外,含汞化妆品行不通,据闻有化妆品公司”店面还打着“无铅汞美白祛斑”的广告、“全植物美白”的口号,产品名目让人目不暇接,也广受客人们的欢迎。大部分的人都觉得“由于无铅汞元素,美白产品至少较令人放心”,但相当引起质疑的是,部分包装却没列明成分,还有不少产自广州本地的祛斑美白等化妆品还用全英文标识,店员解释是,由于要出口到东南亚国家,标英文无可厚非,然而根据相关规定,这些做法却是违规的。   

心惊胆跳的还有来自《广州日报》的报道,其报社记者在广州美博城找到了标称由美、斑干净、国药祛斑等假冒祛斑霜的包装盒。据销售人员透露,这些包装盒是按照各地一些化妆品经销商的要求印制的。他们只卖包装,里面的祛斑类化妆品膏体则由一些加工店提供。

曝光的内幕还有,这些添加了氯化氨基汞的汞超标祛斑霜出厂价格每公斤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分装到小包装每瓶成本最低只有几元钱,但是销售价格却翻了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这些祛斑类化妆品一部分卖给各地一些美容院,美容院以每瓶二三百元的价格卖给顾客使用;另一部分则是卖给一些经销商,然后批发到各地的一些化妆品商店,以每瓶10元到100元不等的价格直接卖给消费者。这种美白祛斑类化妆品,包装上印着的品牌、生产厂家,包括特殊用途化妆品许可证都是假冒的,但这却是他们行内公开的秘密。

其实,只要关注广东的行业报道,在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之前,过去广州市有关机构就曾对化妆品的汞超标进行过抽样排查。在去年,市消费者委员会就抽查出大肆鼓吹“7天褪班、15天无效全额退款”的某美白祛班霜汞含量超标1万倍。对此,广州市药监局稽查分局副局长张建山表示,“央视曝光的情况与广州的事实基本相符,药监部门此前就已经着手对涉案企业进行立案调查,目前还处于取证阶段…… “可令人纳闷的是,不知道出于哪门技术上的问题,如此具有杀一儆百的个案久久不见下闻,会否在漫长的等待中不了了之就不得而知了。

日前,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监部门虽然已对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的四家化妆品涉及单位(广州市亿丽化学工厂有限公司、太和康美容保健品厂、广州薇姿化妆品有限公司、广州美博城)进行了严肃查处,责令其立即停止生产汞超标祛斑霜及销售假冒祛斑霜包装的行为,并对流入市场的低劣化妆品进行查处。

但抱以质疑的是,如此“熟悉”消息已经不是第一遭、或第二次。从金丝美容骗局、造假人胎素、奥美定隆胸案后,又一次曝光的广东美容产业黑幕。似曾相识的是,每次都是媒体曝了光,有关部门就跟在后面“严厉查处”,可严厉查处了这么久,打击经验累计了那么多,假冒伪劣美容化妆品仍层出不穷。有人一针见血指出,有关部门查处伪劣美容化妆品只割草不拔根,即对市场监管的屡屡缺位和出手无力所造成的。职能部门在某程度上的形同虚设,供养的政府职能人员首先应该树立起对纳税人负责的意识。

由“汞严重超标事件“引起热烈探讨的,还有来自职能人员在执法上的能力。有一种意见认为,“每当有假冒伪劣产品被曝光,有关部门在“严厉查处”的同时,还总是不忘要求消费者一是发现该种产品后马上投诉举报,二是要努力学习各种自保自救的专业技能,学会去鉴别假冒伪劣产品。为什么碰到问题后,不能反躬自省的政府部门的失职呢?为什么不想一想,如果老百姓在“险象环生”的市场之中都成了万能的鉴别专家,那他们还供养政府职能人员干什么。”

诚然,美容化妆品安全事故频发、产品假冒伪劣严重、虚假宣传泛滥、价格虚高……诸多问题与管理体制不顺、多头管理,没有美容化妆品安全法可依,和检测标准滞后等都有些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在这些问题还没完全解决之前,是不是就意味着老百姓就该与这些有害的美容化妆品为伴?群众深有体会的是,中国管理体制不顺和法制不健全是一回事,但负责监管责任的政府部门是否尽到最大努力是另一回事。如果该查的不彻底清查,该管的事不关己,如此监管的屡屡缺位和出手无力,只能是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更大的问题不是出于法律,而是职能人员的职业操守与执法能力。(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素食月子餐8--芝麻燕麦糊
吴佩慈的美腿秘密武器
树德科大学生杨攸仁将参加莫斯科美发大赛
丰原医院与惠来谷关温泉  合推美容SPA团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