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提高外银人民币准入门槛

标签:

【大纪元9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童川综合报导)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的承诺,今年12月11日,中国将对外资银行开放个人人民币零售业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 8月初发出咨询文件,要求开展个人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需在中国内地注册成独立法人机构。这项建议引起了美欧银行届的反对。专家指出这个建议对富人转移资金到国外提供了合法渠道。

*该建议将阻碍外银发展业务

8月22日,由美欧最大的20家金融机构高层组成“金融服务论坛”表态,反对中国银监会的这个建议。他们要求美国财政部长Henry Paulson在下周访问中国时就此问题向中国当局施压。

该论坛资深副总裁迪尔里表示,此条例在技术上并没有违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但是变相提高了进入大陆市场的门槛。迪尔里表示,现在外资银行只需要1亿元人民币的营运资金就可以在大陆开设分行,如果按照新的注册规定,外资银行要有10亿元人民币的资本才能开展个人人民币业务。而且,注册成独立法人机构意味着将承担更重要的法律和税务责任。

目前外资银行在中国大多是开设分行,在经营上接受其总行的管理。如果注册成独立法人机构后,将独自承担盈亏,另外要按照大陆存贷比例管理规定经营业务。由于外资银行吸收个人存款需要时间,贷款增长必然受到制约。国内也有分析指出,银监会的新规定是为了加强对外资的监管和防范外资银行高速扩展。

*维护低效率的大陆银行利益

为了在按照加入WTO时承诺的开放个人人民币业务的日期之前做好接受外银挑战的准备,大陆当局过去几年对商业银行做了大量改革,比如剥离国有商业银行坏帐、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自有资本金、银行上市等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发展室主任易宪容认为,从商业银行基层了解到的情况表明,多年的商业银行改革实际上并未改变政府主导银行的模式,银行汇集的社会资金仍主要的投放政府控股的国有企业,未能改善银行业多年来经营低效率的状况。

分析人士说,银监会8月份提出的外银注册独立法人机构的建议,实际上就是在保护低效率的大陆商业银行,但受到损失的是老百姓。穆迪评级今年7月24日,给予中国的平均银行财务实力评级低至近乎垃圾级的E+,这是穆迪在全球范围内的给出的最低评级水平。

*政策性转嫁银行高成本给储户

大陆经济多年来持续高增长,北京一直实行低利率政策但却同时保持存、贷款高利息差额,从而把国有银行低效率经营的高成本转嫁给储户。
目前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只有2.52%,而贷款利率在6%左右,存贷款利差将近3.5%。按8月份底15.5万亿元的居民储蓄存款计算,如果提高存款利率一个百分点,银行利息差收入将减少1550亿元,而2005年中国四大银行总利润只不过是1175亿人民币(147亿美元)。
 
最近美国标准普尔公司认为,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如果要再把亏空都补齐了的话,还需要4500亿美元(约3万亿人民币)。

*对富人转移资金到国外提供了便利

银监会的建议中说,如果外资银行不申请注册为独立法人机构,在中国的机构仍然保持为分行这样的机制,那么吸收个人人民币存款时,个人开户标准必须在100万人民币以上。

美国泛美银行执行董事兼CEO草庵居士认为,100万人民币的存款限制并不能阻止人民币流入外资银行,恰恰相反,中国的富裕阶层因此得到了一个合法渠道,把资产转移至外资银行甚至是海外,而被阻挡的是大多数普通百姓。根据咨询机构麦肯锡近期的调查披露,中国现在有120万户家庭拥有高达10万美元以上的存款,他们的存款份额占中国个人存款的50%以上。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迪斯尼:2010前不会在华建第二个主题公园
2005年美国股市10佳与10差
卡崔娜飓风赔偿计划启动
eBay的新收费惹恼商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