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油亏200亿,还保障发年终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3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曾慧雯、陈丽珠、魏怡嘉、田瑞华/台北报导〕“当中油员工真好!”九十五年前十一个月,国营事业中油公司亏损二百多亿元,民营的台塑石化则是营收再创高峰,获利可望达六百亿元,中油绩效差,却因为“经济部所属事业经营绩效奖金实施要点”保障,员工领的钱可能比台塑石化员工多,看在台塑石化员工的眼里,羡慕死了。

盈余目标 仅供参考

在民营机构工作,年终奖金的厚薄全凭公司的营收及个人表现,国营事业的员工则不然。国营事业所谓的年终奖金,是考核奖金加上绩效奖金,核发时间是次年的六、7月。前者由行政院以各单位的工作表现考核,甲等有两个月,乙等一个月;后者基本上依据盈余达成率来评估,但会另衡酌政策任务、不可抗力事件等因素,最多可领二.六个月,再依员工个人表现与绩效来调整。换句话说,盈余目标只是参考,国营事业员工要领到四.六个月的奖金并不难。

国营事业奖金 不合理

国营事业员工奖金制度不合理,拿中油与台塑石化来作比较就可看得一清二楚。中油九十四年度获利九十五.九九亿元,员工有四.六个月的奖金,平均每人有二十八万元,一万四千名员工共领走三十九亿九千多万元。台塑石化九十四年度获利五百七十二亿元,是中油的五倍,年终奖金也不过五.五个月本薪再加一万元。中油九十五年前十一个月,亏损超过二百亿元,年中才知道有多少奖金,但依照往例,应该还是有好几个月的奖金。

健保局 “只领”四个月

不只是中油,总是喊涨的台电,九十四年度也有四.六个月的奖金,老是哭穷的健保局,基于社会观感不好,去年10月修订健保局绩效奖金实施要点,将绩效奖金上限由原来二.六个月调降至二个月,但总数还是可以拿到四个月。

老百姓荷包缩水,国营事业员工却坐领高额奖金,自然引发民怨,相关单位都说是非战之罪。

“民众荷包当提款机”

中油解释,九十四年下半年配合政府以亏本的油价供应国内市场,并非中油公司经营不善。台电也说成本暴增,自行吸收成本,才会亏损连连。健保局则直接说年终奖金是公务预算,跟健保财务没有关系。

消基会痛批,中油根本是把民众的荷包当提款机,要求公开人事成本,并提出改革方案,才能服人。

学者观点:经营绩效,应列入考核

〔记者王孟伦、魏怡嘉/台北报导〕针对国营事业奖金的核发制度,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林向恺抨击:“把亏损的责任推卸给政策配合,根本就是借口!”他说,若扣除掉政策配合的因素,国营事业真的具有竞争力吗?用人成本过高、有无冗员、有无错误投资政策以及行政效率,这些都是国营事业长年以来最令人诟病的问题。

林向恺认为,国营事业应该以“经营绩效”列入年终考核的发放标准,现行每年订定的法定盈余目标,根本就不足以检视其营运成绩好坏;他表示,经济部可以参照民间相关企业,去逐一制定这些指标,只要积极进行改革、要让民众心服口服,一点都不难。

台湾大学国家发展所教授辛炳隆则指出,国营事业依法从公务预算中领取奖金,但相较民间企业,国营事业在经营亏损情形下,却又能支领较多的奖金,显然又不合乎常理。

但辛炳隆说,不合理的根源则来自于国营事业之特殊性,因为国营事业必须经常配合国家与政府政策,能不能赚钱,不是国营事业自己所能决定之际,自然就无法单纯以是否有盈余,作为唯一发放奖金的考量。由于国营事业每家的经营环境不同,有的是独占、寡占市场,本身体质也差异很大,他建议国营会应该针对每家国营事业,每年各自拟定出绩效管理目标,达到目标以上才有奖金。

学者表示,以往中油与台电都以背负政策使命当作是亏损的正当理由,浮动油价机制正式实施,电价也从去年起调整后,中油与台电未来就不应该再用“政策使命”当作借口,若想要领取高额奖金,就应该以更好的表现来争取,这样才能服人。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