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称中国无力解决农村内在问题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1月31日讯】(美国之音记者:陈苏2007年1月30日华盛顿报导)中国刚刚发布的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政府在发布政策的同时,并没有真正为农民排除通往现代化道路上的种种障碍。

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为解决农业、农民、和农村这“三农”问题自2004年以来发布的第四个中央一号文件,也是自1982年改革开放以来的第9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2007年的一号文件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题,提出了包括加大三农的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基础建设、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培养新型农民、深化农村改革以及加强共产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等一系列政策,以达到“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的目标。

*只能存款不能贷款*

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茅于轼认为,以上政策中最重要的是对三农的投入。他说,资金是核心,没有资金,就没有人才,就没有技术,就没有现代化。多年来从事农村金融体系研究的茅于轼说,农村的金融体系和城市一样的是没有竞争,不一样的是只能存款,不能贷款。

茅于轼:“农村的金融服务只有存款,没有贷款。农村的储蓄都转移到农业以外去了。钱跑到别处去了,当地的人才也跑掉了,劳动力也跑掉了。老百姓要借钱很困难,存钱可以存,存进去的钱就拿到大城市来做项目、建三峡、飞机场之类的,农村的资金就越来越少。”

*农村发展障碍*

茅于轼为解决农民贷款问题曾经跟其他一些专家学者到贫困的山西农村创办了一个金融机构,把他们个人的钱贷给农民,就如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创办的乡村小额贷款银行所做得那样,取得了一些成效。茅于轼说,尤努斯到中国现身说教,促使中国政府最近出台了一项降低门槛的新政策,但这份文件仍然要求农村贷款必须有国有银行作为主要股东参股,不允许民间独家资本进行贷款。茅于轼说,解决三农投入的道路就摆在那里,但是却不允许农民走,给农村的发展设置障碍。

与此同时,茅于轼认为,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只是一个口号,并没有讲清楚什么是农业现代化,正如前一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样,基层的理解就成了给农村盖新房子。电视里一谈到新农村,画面上就是一排排的新房子。茅于轼说,大批农民工进城打工,农村并不缺房子。茅于轼认为,所谓中国的农村现代化就是农民离开农村,实现城镇化。

*茅于轼:农民太多*

茅于轼说:“中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太多,60%的农民生产了12%的GDP,而百分之40的城里人生产了88%的GDP,所以城里人的人均收入要高出农村人均收入的10倍。美国的农业人口不到2%,发达国家都是2%、3%、顶多4%。中国的农业人口是60%,所以要解决农业的根本出路是减少农民。”

中国管理科学院农业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姚监复在接受中文部采访时首先肯定了胡温政府提出的发展现代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法。他说,这否定了江泽民时代提出的脱离实际的“东部地区率先基本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口号。他认为,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条件极为复杂,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有选择地发展农业现代化。

姚监复说,中国不能不计代价地追求农业现代化:“以牺牲道德,以牺牲生态的代价来取得现代化不能叫做真正的现代化,而是走过时的、以欧美的先破坏、后治理的道路,都是沙尘暴,都是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这样的现代化有什么价值呢?”

*牛玉昌:体制像牢笼*

中国民间三农问题研究机构–三村大地社会研究院院长牛玉昌对中文部记者说,阻碍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是几千年来贫穷落后的积弊以及中共执政后几十年来执行的愚民政策,特别是政策法规在农村的缺位。他说:“中国的体制制度就像牢笼一样,中央有再好的政策,经地方政府恶势力集团的贪腐和掠夺,这些弊端除去不了,中央哪怕拿出3千亿,拿出8千亿,到农村也落实不到位。”

来自黑龙江农村的牛玉昌说,中央年年发布一号文件,所发布的种种政策都是旨在解决中国农村的外在问题,无力解决政治制度带来的根本性内在问题。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最大咸水湖青海湖即将消失?
中国最大咸水湖青海湖两百年内可能消失
中国农银支行副行长挪用公款二亿判无期徒刑
建商霸田建高球场  浙江农民没饭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