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纽约区台湾人笔会举办名书研讨会

--评论《一位少女的日记》一书

大纽约区海外台湾人笔会9月23日于 北泽西李文斯顿 的佳坛台语长老教会,举办阅读名书研讨会,评论《一位少女的日记,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一书‧请黄翠莹女士与谢明辉博士共同主持。

  《一位少女的日记》一书作者Anne Frank( 安妮,法兰克) 是1929 年诞生于德国的犹太女孩,随着父母姊姊迁居荷兰的阿姆斯特丹,1941年德军占领荷兰,安妮全家为了躲避德国纳粹的迫害,被迫藏身在一间仓库的楼上长达两 年,直到1944年8月遭人告密,而被送入集中营,1945 年3 月左右,病死营中,享年16岁。

  安妮从她十三岁生日开始直到被捕为止,这段期间她以日记方式,将所见所闻以及生活感触,记录下来,战后由她父亲整理后,供诸于世,感动了全世界的人。

  本书首次出版于1947年,立即轰动全球,并在1955年译为英文发行,之后共译为55种以上的语言,出售2,500万册以上,且曾搬上银幕,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书籍之一。

  研讨会主持人谢博士与黄女士对这本书及其作者分别作简短介绍后,先后发表他/她们的评论:谢博士觉得这本书虽无华丽的辞汇,但安妮将一位十几岁少 女对于当时环境的感受,写得淋漓尽致‧〈那个少女不怀春〉安妮对眼中情人 彼得的爱也表露无遗。谢博士进一步指出,如果安妮能活到现在,只不过78岁,有生之年,说不定还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黄女士说这本书这么轰动的原因之一是它的作者是位乳臭未干的小孩,很多人认为这本日记是二十世纪最大的骗局,所以自从1947年出版以来,真假双方越吵越热,直到1985 年荷兰战争文件处下令全面深入调查,用科学方法证明它的真实性后,争论才休止。她说这本书是属于日记型文学,写日记等于是Confess (自白),把每日的生活经历,无拘无束地写出来。安妮坦白地写出了喜欢爸爸讨厌妈妈并常与父母斗嘴的事实‧写出了她常常怕被抓去集中营的恐惧感,写出了她 在阁楼上眼望窗外欣赏大自然的愉悦心情,也写出了她对人性本善以及对上帝的信仰,更无顾忌的写出一位少女对爱情的憧憬。黄女士更引申出她的联想:台湾人的 二二八被迫害以及今日中国强权的威吓,似曾相识,我们有责任, 不能让悲剧重演。

  接着笔者也发表读后感,我个人认为安妮写作对我们笔会启示甚大:她在1942年6月20日写着〈纸张比人更有耐性〉就是说在纸上不管你写多少,它 都不会埋怨,但你对人话说多了,他会不耐烦,她在同一日记上又记载着〈写作让我排泄胸中的闷气〉就是说多写有益于精神健康;她在1944年4月5日的日记 上写着〈除非你下笔写作,就不可能体会到写作的妙处〉,对于初尝写作的人,可以激起了鼓舞的作用,她又说〈希望死后能继续活着〉,她的日记,世代流传,也似乎看到了安妮还活在人间,实现了她继续活着的愿望。安妮也替妇女不受尊重,打抱不平:她在1944年6月13 日的日记上写着〈妇女怀孕及生小孩过程中,所受的痛苦,比前线的战士还要厉害,战争结束后,战士们论功行赏,但是女人生产后,就被遗忘了〉她预言下个世纪 (就是现在这个世纪) 妇女会受到尊重,安妮的预言,似乎已经应验了。

  笔会会长蔡荣聪医师回忆说四年前他曾亲访安妮全家当年藏身仓房小楼,现已改造成旅游景点‧.阅读本书,一直觉得安妮父亲收拾爱女遗物,景物依在, 人已全非,父母之心,可以想像是痛心万分,真是情何以堪,奉劝大家要及时珍惜并享受天伦之乐。萧清芬牧师说安妮的死连日期都不知,是人间悲剧之一,我们在 她这么小小年纪都说不出来的事,安妮都坦白的叙述出来,是非常不简单的事。

Holocaust 的记录,带给我们很大的警惕,就是说人性为什么有像纳粹那班人那么坏。萧牧师指出安妮虽在躲藏中,但字里行间仍流露着盼望的心情,这是犹太人历史文化中永 不失掉〈盼望〉的精神,值得我们钦佩与效法。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美洲中国工程师学会夏季烤肉联谊会
侨民返台投大选票须在期限内登记
美洲中国工程师学会举办烤肉联谊会
第三季“民主正义论坛”法拉盛开讲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