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感言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点”的迷思

【大纪元11月1日讯】今年以来,透过媒体报导,我们逐渐看到一个令人忧心的趋势:台湾中小学生睡眠不足、体能欠佳、近视率攀升、身长变矮,我们的下一代就要输在起跑点上。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点”,这句广告词唤起许多台湾父母的焦虑感。焦虑感加上经济能力的提升,再因多元入学与多样才能的强调,于是“张家孩子会弹钢琴,李家孩子绘画比赛得奖,听说美语学得好将来比较有竞争力,我们家孩子是不是也该开始学些什么?”的声音乃此起彼落。

幼稚园没打好基础国小会跟不上;国小成绩不好就没办法升国中资优班;国中升不了资优班高中会考不好;没有念升学力强的高中考不上好大学;没有好大学文凭大企业不会录用;没法找到好工作,这辈子……。因为这股焦虑感,我们的孩子注定了在懵懂的年纪就得承受过多的压力和牺牲睡眠,为一个他所不清楚的标准化人生道路,绷紧神经、全力以赴。

在“进入知名大学”的清楚目标下,国小、国中、高中老师手段一致的兢兢业业训练孩子拿分数的技能。在物质作为唯一价值判准的社会,坊间充斥的是加冠晋禄的成功学和快速致富的秘方,媒体报导的是豪宅与奢宴和百大富豪排行榜,企业在乎的是更多的利润,更大的规模。“如何赚钱、赚更多钱”成为台湾社会最重要的议题。只是,教育的意义何在?是让人性、品格、生活品质、人生的价值与意义都消失吗?

过分强调物质价值观与职业分贵贱的社会,逼着人们接受套装的人生行程去追求物质成就,也逼迫学校放弃教育本质而去追求升学率。我们就关在这个岛上,穷尽心力彼此竞争有限的大学金榜和职场权贵。

问题是,人生的道路不是直线的,升学成功不代表未来职场的成功,职场上的不如意,或许是人生圆满的前奏。问题是,我们错将“多元学习”作为教改的核心,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多元价值”。每个社会都需要有人在各行各业用心经营,才能让社会良好的运转。当每个人都追求同一种价值与职业时,这个社会就会畸形,耗尽资源在没有生产力的竞争中。

没有舍弃就没能成就,我们不可能要求孩子面面俱到。品格、健康、成绩、才艺,在孩子有限的时间里,只能选择在他的年纪最适合得到的。升学没有不好,但是不能放弃教育;提升孩子的生存能力没有不好,但是不能揠苗助长;谋取高薪的职位没有错,但要适性而为;赚钱没有不好,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让钱产生意义。

让教育回归教育,不只是竞争的工具,让竞争回到该有的年龄,不要提前开跑,稍不慎,没赢在起跑点,又输掉孩子的一生。◇(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