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228一甲子系列专题(五)艺文篇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22日报导】艺文创作不辍 发抒伤痛反省历史(中央社记者黄慧敏台北二十二日电)二次大战后,许多国家都针对该民族受难的历史,制作影片或从事文学、绘画及音乐等艺术创作,以提升一个民族的灵魂。而台湾的二二八创作虽不曾间断,却显然还需要更多人的共鸣以及更有魄力的创作投入。

影像作品方面,侯孝贤“悲情城市”把一段必须被忘记的历史,重新带进台湾人民的记忆里;最近由对岸拍制“云水谣”则是诉说一桩为二二八所阻隔的情事,宛如另类的“未婚妻的漫长等待”。显见中国也企图透过艺术创作抢夺二二八的诠释权。

在二二八事件不存在于任何官方历史前,导演侯孝贤的“悲情城市”让许多未亲身经历过,也未曾真正听闻过的台湾民众第一次从电影中重新反省自己的身份与国家认同。“悲情城市”以明显的的历史叙事形式,立意要为那个时期不幸受难的台湾人写史。电影的开场与收尾各由一段历史文字开始,在这两个极具意义的台湾历史纪事之间,呈现一段从未被如此公开述说过的历史故事。

虽然“悲情城市”并未将二二八事件直接投射在银幕上,只以政府在电台的广播和角色间的谈论交待。电影的重点始终是在于事件对民众生活的影响和人心的打击。对政治犯的屠杀,也只是以狱中的枪声表达。导演力求客观的历史呈现,对事件淡化的描写,让观众对二二八可以有着冷静和客观的反思。

侯孝贤凭着“悲情城市”夺得了一九八九年威尼斯影展金狮奖。  

二00六年上映的电影“云水谣”,叙述一对相爱的台湾年轻人因时局变化被分隔在海峡两岸,在岁月的迢迢云水间,谱写了一场回肠荡气的苦恋。原剧作者是现任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台籍人士张克辉。由于是中国拍制,被认为有统战色彩,差一点遭到禁演的命运,陆委会就曾批评“云水谣”是扭曲228历史。

有关二二八的纪录片汗牛充栋。二二八事件纪念基金会与公共电视合作摄制的“伤痕二二八”纪录片,邀集历史及影像创作等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由导演郑文堂执导。从搜集相关史料、寻访事件当事人、召开多次制作会议,以审慎的研究精神重建历史现场。

“伤痕二二八”从一九四五年八月五日台湾宣布光复那天说起,首集叙述在迎接中国军队登陆接管前,台湾人光复的喜悦达到最高峰。数千名学生、商人和公司机关代表,穿着整齐而华丽,夹道欢迎祖国军队到来。但见到中国军队的那一刻,台湾人矛盾的情绪油然而生。相对于日本军队整齐画一的步伐,台湾人看到的是军律涣散、随地小便吐痰的中国军队。

本片想呈现两种观点:一是从台湾人民的观点出发陈述整个事件发生的始末,二是从过去极权政治的官方立场解释。透过这两条线的交错,去形成一股“历史”与“反省历史”的力量,希望驱动着观众观看过去,不当的政策对台湾人民所造成的伤痕,历史才能发挥作用。

文学方面对二二八的着墨也是不知凡几。台湾近代文学史上,最有力的历史见证者,同时也是四百年来,有良知的台湾知识份子的代表性人物吴浊流,他的第一本自传长篇小说“无花果”,为台湾民众提示了当年台湾经济失控的部分真相。本文最先发表在“台湾文艺”,随即被查禁。因其中部分内容,写的是二二八,也是最早呈现的二二八资料。

音乐方面,有“四百年来台湾最杰出音乐家”美誉的萧泰然,在一九九三年创作了“一九四七序曲”,不仅让人忆及二二八事件的历史创伤,更是公认为“台湾人四百年的音乐史诗”,多次为世界一流乐团公演。

一如柴可夫斯基的“一八一二序曲”和西贝流士的“芬兰颂”,“一九四七序曲”以充满使命感的情怀写下对祖国的挚爱。一开始就铜管齐鸣,波涛汹涌的气势,向世人昭示过去台湾人悲情历史,接着以如诗如画的音乐道出台湾曾有过美丽的山河,让葡萄牙船长惊叹“福尔摩沙”。

艺评家谢里法认为,二二八事件和之后的白色恐怖,台湾画家敏感的眼睛看出静物和风景才是肃杀风气下的安全题材,创作风气退趋保守;没有二二八事件,台湾美术的发展,绝不只现况,也只有二二八事件,才能解释台湾近代美术的难题。

纪念二二八事件的美展,最早可追溯到一九九三年,透过艺术作品,整理共同记忆,可以让台湾人民体认并疼惜受难者与家属五十多年走过的艰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