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瓦房的山居笔记

朱静容 撰文、摄影

人气 1
标签:

一、深居简出绿瓦房
学校放假了。暂时摆脱制式的学校课程和规律的家庭生活,外子和我决心用五天的时光洗去一年的疲惫。为了让孩子远离电视和电脑的诱惑,我们抛开城市的喧嚣扰攘,向朋友借了“绿瓦房”的钥匙,开启了一段静谧的山居岁月。

乍听“绿瓦房”这个朴实的名字,让人联想到不施脂粉的乡村姑娘。她座落在高雄县六龟乡的群山里,是好友为实现一个女人看书听风的梦想,打造了一幢绿瓦小筑,从选地、设计、监工、到家俱挑选,都有女主人的个人风格寄托其间。只要是心灵需要沉淀的朋友,都可以到“绿瓦房”小憩一宿,与虫唧为伍,过一个看山听雨的午后。


绿瓦房

清晨被啁啾的鸟语和远方的鸡啼叫醒,起身锻炼身体,门前桂花飘来清香,忆起了唐朝诗人王维的“门前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瞬间,洗涤了多年来的尘事纷扰,回归自然俭朴的生活竟是如斯美妙。

初来乍到绿瓦房,曾因没有洗衣机而掀起一阵小小烦恼。此刻只想做个溪边洗衣的村妇,亲手洗净一家人的衣服。原来洗净衣服的同时也是洗净自己的过程,并没有先前想像的那么困难。现代人在不知不觉中过度依赖现代化的工具,以为自己可以支配一切,却反过来被工具所主宰,从而丧失了与生俱来的能力。只有摆脱现代化的支配时,才能真切体会到那来源于生命深处的节奏与律动。人,其实可以活的更有味。


绿瓦房偶得超大型蚱蜢

二、森涛‧树海‧出云山
车轮疾驶在通往藤枝的山路上,夹道旁的山樱花以娇媚的姿态丰富了山峦的色彩。位于高雄县桃源乡的藤枝森林,封山一年后重启大门。我们走向有“森涛”美誉的藤枝森林游乐区,蓊郁参天的针叶林与原生阔叶林是都市孩子最缺乏的大自然教室,我们期待孩子在大自然的洗礼下学会坚毅与谦卑。


叶片歪斜的“台湾秋海棠”是台湾特有种

漫步在寂静的秋海棠步道,惊叹于这里蕴藏着琳琅满目的秋海棠,叶片歪斜的“台湾秋海棠”是台湾特有种,远看颇有台湾岛屿的形状呢!在生气蓬勃的植物王国里,我被一种名为“稀子蕨”(别称佛指蕨)的蕨类植物深深吸引。它的特征是叶面与叶背看似相反,叶轴上会长出淡褐色的不定芽,可做野外求生的植物,远观宛若一朵慈悲的佛指,为迷途的羔羊指点迷津,这或许是它别名“佛指蕨”的原因吧!


稀子蕨叶轴上淡褐色的不定芽

山中的石头静静躺在路旁,偶有白耳画眉和冠羽画眉在林间嬉戏,蜘蛛网上的露珠凝结欲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空灵意境的诗句,随着空谷跫音在耳边响起。


山石的纹理

阳光下的蜘蛛网

蓦然撞见林间倾颓的电线杆,日据时代日警在山区原住民活动线上设置隘勇线,目的为防堵原住民攻击及控制进出,日警在山间巡察路线时依靠电话作为联络通讯的工具,如今步道旁仍见电线杆和罣子的遗迹,兀自述说着无声的历史。老树在,人已远,半世纪前的日本人君临台湾山林,用现代化的工具控制原住民,半世纪后的台湾人成为这片森林的保护者。我想,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人与人之间亦彼此尊重,才能让人感受到存在的价值与心灵的平静。


步道旁仍见电线杆和罣子的遗迹

登上标高1804公尺的瞭望台,远眺缥缈的出云山,藏在云层后的蓝色山脉,似乎在呼唤着疲惫的游子。与出云山的约会,仿佛是在兑现千年前的约定,我相信人类登高望远、升华自己的梦想是千古不变的。

回程牵着稚子的小手,漫步在云杉步道间,柳杉林里静得仿佛听见空气流动的声音。哼一曲天音,脚步轻快,道旁的稀子蕨也摇曳着曼妙的身姿起舞,忆起了苏轼的词句:“竹杖芒鞋轻胜马,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方文山居家写诗 有古味
阿里山的绿野仙踪
白居易的养生之道
上和院 松与樱 营造都市庭院优闲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