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长廊

开创典范研讨会 论文研析宋代绘画形式风格

【大纪元2月5日报导】开创典范-北宋的艺术与文化专题报导(中央社记者罗广仁台北五日电)“开创典范-北宋的艺术与文化”研讨会今天举行第一场论文发表,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小川裕充、国立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傅申、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余辉分别发表论文,研析讨论宋代绘画的“形式与风格”。

国立故宫博物院“开创典范-北宋的艺术与文化”研讨会分四天举行,共安排七场精彩的主题演讲,论文发表则是分成九个场次:分别是一、形式与风格,二、画题与源流,三、宋徽宗,四、宫廷艺术,五、文人艺术,六、书为心画,七、青瓷之魁,八、典范的形象,九、造作与消费。

今天第一场次论文发表,分别由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小川裕充发表“北宋绘画的透视远近法-传统中国绘画的规范”、国立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傅申发表“对日本所藏数点五代及宋人书画之私见”、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余辉发表“藏匿于宋画中的金代山水画”,共三篇论文。

小川裕充发表的“北宋绘画的透视远近法-传统中国绘画的规范”论文,主要在论述传统中国绘画的规范“透视远近法”。

小川裕充解释“透视远近法”在各绘画领域皆已发展完备,同时也论证他个人所主张的,在贯彻传统中国山水画的造型手法里,“透视远近法”一直是以此架构为基础,并且更加发展,在包含山水画的传统中国绘画总体中,“透视远近法”也是自北宋时代以后最重要的规范。。

傅申发表“对日本所藏数点五代及宋人书画之私见”论文,他指出,日本学者的中国书画史研究,比起中国的学者较少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幸而能于战后延续,影响并扶持欧美学界的起步。

目前日本的学者已经跨足于全世界的中国画研究,反而少见中国学者对存于日本的中国书画提出意见。傅申特别对过去四十年来常常思考的流日数点重要作品,提出个人观点,供给画史同道学者们参考。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余辉发表“藏匿于宋画中的金代山水画”论文指出,宋金画家的比例大约是十七比一,而宋金绘画之比大约是四十二比一,这种不平衡的现象是因为有相当一批金代绘画被误作宋代绘画。

余辉在论文中试图要解决的学术问题是如何在北宋山水画中鉴别出金代山水画。他并提出证实金代山水画的依据,主要可分为五个方面: 1. 发现有金代山水画家的名款,笔迹与画风一致,其名款在金代史籍里有案可稽。

2.由于金代的地理和气候特性较大地影响了金代山水画的表现物件,其一是主绘北方石质山,其二是出现北方的动植物;其三是构图开阔;其四是多画雪景。

3.幅上钤有金代和元代北方收藏家的收藏印,或留有他们的题跋。

4.在传为宋代的山水画中,点景人物具有女真人衣冠服饰的特性,画中的生活习俗、宗教活动具有金朝社会或女真族的特性。图中的建筑具有明显的北宋至金代的北方营造特征。

5.传为宋代的山水画虽有北宋末的画风余韵,但不同于前朝,又与南宋画风有异。在传为宋代的山水画中,如果具备上述三个以上的因素,就有较为充分的依据对其创作时代是否为金代进行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