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草坪凹陷4坑齐排/地底藏宝?红毛城将开挖

人气: 3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18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黄其豪/北县报导〕台北县淡水红毛城斜坡草坪数月前凹陷出排列整齐的四处坑洞,县政府委托台湾大学人类学系进行试挖掘,虽然工作团队下月初才要进驻,但这是红毛城城堡地下首度开挖,已成为考古界热门话题,当地文史工作者更热烈讨论这究竟是考古还是挖宝。
div style=”line-height:90%;text-align:center”>

淡水红毛城英国领事官邸前方土坡,日前出现整齐的四个陷落土坑(画面右方帆布覆盖处)。(自由时报记者鹿俊为摄) 台大将进行试挖 下月启动

见证北台湾近四百年历史的淡水红毛城,所在地的埔顶山丘上建筑物一层层往上盖,各时期仅作建物整修,至于地底下是否有隧道?是否埋有宝藏?一直是考古界亟欲一探究竟的标的,但碍于考古技术、出土古物保存等问题,均无法如愿。

四坑间距约一米 有蛇窜出

去年十月连续大雨,导致红毛城区域内,英国领事官邸正前方斜坡,土表突然陆续凹陷出四个坑,最大的圆坑约为直径两公尺,奇特的是四坑整齐排列,间距约一公尺,而且不断有小蛇窜出,县政府文化局以塑胶布覆盖避免下陷面积扩大,并请历史学者、台大土木系会勘,文建会官员同意“试挖”最大的一坑。

文化局委托台大人类学系教授陈有贝主持考古计划,预计六月初进驻,约一个月完成,其余三坑已回填土方封存。

学者指出,荷兰人盖红毛城,城堡内依传统规格应该有帝门及其他建物,但目前只有主堡(帝门),英国领事官邸是后来的建物,至于旧有建物或基础城廓均待考据。

地下75公分 疑有聚落城廓

有趣的是,县政府曾委托专业单位以“透地雷达”侦测主堡与官邸之间的草坪,发现地下七十五公分为硬铺面,一般推论应是荷兰城堡的聚落或城廓,硬铺面下方究竟埋藏什么仍是个谜。

工程专家认为,可能是城堡排水沟受损冲刷泥土导致凹陷;另有研判,大地土质经过数百年,会自然劣化形成小区域凹陷,埔顶山丘属下圭柔山系,或许是土质改变所致。

无论如何,考古学者与地方文史工作者对试挖仍充满想像。耆老连易宗说,红毛城的隧道传闻很多,最远的距离传说是到基隆,最近也有通到沪尾炮台或海边,基隆的说法不太可信,虽没听过黄金传奇,但依常理判断,文化资产应该相当丰富。

记者向淡水古迹博物馆查证考古一事,馆方相当低调,仅表示,学者专家看法不一,挖了才知道。

——————————————————————————–

神秘传说不断/隧道、密室、保险箱…都是谜

〔记者林志青/北县报导〕国家一级古迹淡水红毛城,已有三百六十四年历史,从军事要塞、通商、外交功能,逐步转型至现今的古迹博物馆,密道传说不断,诸多谜团尚待解答,试掘不仅是考古的开端,更可能是解谜的锁钥。


八十一岁教会长老连易宗(右上图,自由时报记者鹿俊为摄)看到凹坑,忍不住说:“密道解谜的时机或许已经到了!”


儿时居住红毛城内的连易宗昨天旧地重游感触良多,父亲连万发是日治时期英国领事的最后一任大厨、总管。他说,淡水古迹博物馆后方古井旁的山坡,曾有一个防空洞,到底有多深没人知道,长辈描述一只猫入洞的传说,几天后竟从基隆的洞穴出来,因而红毛城隧道可通基隆的传闻一直存在,不过淡水人都觉得太夸张。

连易宗指着主堡一楼人犯浴室前空地说,一九四五年,地面突然凹陷出一个直径三公尺、很深的大圆坑,领事派人填平,没有追查原因,当时见过的人都觉得足以佐证城堡内有隧道的传闻。

传与沪尾炮台有通道

坊间还流传,红毛城与沪尾炮台均有大炮,设有地下战备通道相连,而红毛城与淡水高尔夫球场、炮台公园之间也有隧道相通,出口则在海边,曾有驻军指称炮台外墙、球场边缘第二棵树下有隧道口,另于炮台北侧甬道有洞口,走了三百公尺还没到底,后来洞口全封填。

红毛城除了隧道令人好奇,主堡二楼还有一大一小的保险柜与保险箱(右下图,记者鹿俊为摄),两公尺高的大型保险柜曾保存银两、船只进港所课的税金,目前已净空,小保险箱里究竟隐藏什么秘密还无法得知。

馆方人员表示,高雄的红毛城建物一楼有地牢,观光客参观须弯腰曲膝前进,而淡水领事官邸基座垫高,外观仅有通风口,类似的建筑规格,或许真有地下室。此外,传说宣教士马偕结婚时是在地下室举行,因此有人怀疑基座底部有密室,甚至认为马偕就是在领事官邸地下室办婚礼。

——————————————————————————–

考古热挡不住/明末瓷、钱币、碗盘…曾出土


〔自由时报记者黄其豪/北县报导〕淡水红毛城区域范围内地下有多少文化资产,虽未曾开挖考古,但浅层土表或树木移植时出土的古钱币、碗盘残片(见图,记者鹿俊为摄),已能追溯到明朝末年,尚有未曾考据的非现代人头颅,学者专家推估,若能大面积考古,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内政部接管红毛城后,开始开放参观,直至台北县政府接手,红毛城一度关闭整修,期间虽有动到土表,但因考古禁令未解除,捡到物品均被要求秘而不宣,前年重新开放迄今,游客已超过七十万人次,逢假日平均每天游客超过三千人次,若非山坡凹陷坑洞,开挖考古几乎不可能。

据了解,与红毛城仅一墙之隔的行政院家畜卫生试验所兴建大楼时,也曾挖到洋人骨骸,后来择地安葬。淡水古迹博物馆建办公室时,还发现整齐排列的石头,研判应是旧水道遗址,而所挖到的骨骸依比例判断应属洋人。

曾挖到早期人类头颅

通往主堡的斜坡与往办公室道路之间的山坡地,原有一排福木,移植时,怪手也挖到一颗先人头颅,中研院及历史博物馆人员均观看过,初步判断为更早期人类头骨;而出土的一块瓷片已被学者考据确定为明朝末年的克拉克瓷,且曾在学术刊物发表。该次工程还找到明朝青花瓷碗碎片、万历年间钱币。

由于地下浅层便能捡到古文物,县政府已经决定红毛城将进行全区“透地雷达”检测,而学者也兴致勃勃,某学术单位之前即争取山坡地一整区块考古,惟并未获准。

——————————————————————————–

红毛城小档案

早于十七世纪初期,西班牙人就在淡水河口边的山丘上,兴建“圣多明哥城”。荷兰人击败西班牙人,在圣多明哥城址附近重建“圣安东尼堡”,因洋人发色偏红,所以台湾平埔族人大多称外国人为红毛番,住的地方为红毛城。

明朝末年,红毛城一度沦为废城。直到清初,台湾纳入清朝版图,红毛城再度成为淡水河口防御要塞,英法联军之役后,淡水开港,英国人租借红毛城做为英国领事馆使用,并在主堡东侧兴建领事官邸,红毛城再度热络起来。

日治时期英国领事馆曾经封闭,二次大战后,英国人重返红毛城,直至台英断交。后来,红毛城曾经委托澳洲、美国代管,最终于民国六十九年收归中华民国所有,现由台北县政府淡水古迹博物馆营运管理。(记者黄其豪)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