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官员专家谈中国能源消耗与安全

【大纪元6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吴芮芮美国华盛顿DC报导)今天,美国美中经济安全委员会在参议院Russell办公楼开始为期两天的有关中国能源消耗和安全的听证会,在环境保护、能源消耗和能源安全方面探讨中美关系。
  
行政部门:中国应购买能源而非能源产点
  
代表美国行政部门角度的官员是能源部主管政策和国际事务的助理部长凯伦*哈伯特(Karen Harbert)和环境保护侷(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国际事务助理主管朱蒂斯*艾瑞斯(Judith Ayres)向委员会陈述最近行政部门在能源技术和环境保护方面与中国的合作。
  
凯伦*哈伯特说,中美都是二氧化碳排放大国,要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必须有中国、印度等类似国家参与。在未来的18月之内,美国将在这方面高强度工作,并在华盛顿举行高峰会议,邀请中国、印度等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参加。
  
她们表示,中国很难接受这个观点:要经济增长,满足能源需求和供应的差距,就必须在能源市场购买,而不是靠拥有能源生产点。


听证会现场。图中美中经济安全委员会委员,从左到右为副主席Dan Blumenthal,委员Denise Shea,委员Jefferey L. Fiedler(吴芮芮摄影/大纪元)

  
专家:依赖能源市场没可能
  
就美国官员主张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购买,而不需要拥有能源生产点的意见,大纪元记者采访了中国问题专家石藏山和美国全球安全分析学会(IAGS) 执行主任拉夫特(Gal Luft)。
  
中国问题专家石藏山接受大纪元记者采访时表示,很明显能源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中美两国政策的磨心。不管是苏丹、伊朗、以前的伊拉克问题也好,能源问题都是核心。中国能源的使用量和增长速度都很快,对能源生产和价格都是一股主要影响力量。美国想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建立的世界格局,现在希望有一种合作的机制来进行。所以美国说我们卖给你,国际市场有足够能源购买。但中国人不满意这个现状,需要寻求自己的能源安全体系。
  
他表示,中国经济发展的粗放特征,决定这个经济体的发展必然以大量消耗为特征。近十年,中国花钱在全球买各类资源,但仍然无法满足。以二次世界大战为例。德日败在资源上,当时全球石油九成产自美国,美国对日禁运,导致日美开战,德国要抢夺南高加索油田,导致德苏开战,都是二战的转折点。
  
现阶段双方合作,但这个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冲突。潜在的、根本的冲突双方都看到了。美国希望在现有框架中合作,问题是中、俄想突破现有框架。
  
美国全球安全分析学会(IAGS) 执行主任拉夫特(Gal Luft)表示,中国当然不接受购买而不是拥有能源生产点的建议。中国相对西方石油公司的优势是,他们不按同样的游戏规则玩。中国石油公司都是国营,与政府有直接联系,是政治工具。而西方石油公司独立于政府,没有政府的“深口袋”可以依靠。他认为,中国享受这种不平等,绝不会接受美国关于在能源市场购买的建议。
  
他进一步分析,双方还有不同的利益考虑。当中国讲环境问题,他想的是空气污染、水污染。西方讲环境,想的是全球暖化、二氧化碳。中国还没有到西方社会已经发展到的水平,要中国减低排放量,就是叫它牺牲经济增长。要中国加入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简直是妄想(exercise of delusion)。中国不可能真正执行。
  
中国目前能源消耗格局与未来趋势
  
来自中国策略顾问公司能源政策研究中心的特莱弗*豪瑟(Trevor Houser)表示,和很多观察家假设的相反,最近中国对能源的需要增加不是因为中产阶级消费者的原因,而是因为重工业的重新兴起。不是空调和汽车造成中国构成全球能源需求的15%,而是钢厂、水泥厂、铝厂等。
  
他表示,过去中国自己可供应90%的能源需要。但从今年起,中国第一次煤炭进口将多于出口。他认为,市场上有足够的能源供中国购买。过去中国给能源市场带来的冲击,购买量不是主要因素,买方没有计划好是主要因素。
  
来自海战学院(Naval War College)的吉原俊井(Toshi Yoshihara)教授指出,很多中国能源安全分析员认为全球石油资源控制在美国手中。所以他们主张扩张海军力量来防卫中国对海运石油进口日益增长的依靠。2006年12月中国的军事白皮书中第一次写明原材料、能源和国际航道是国家安全主要忧虑。未来中美在亚洲太平洋海域的角力将继续。中国会多用“软力量。”美国应多发挥“硬力量。”
  
国家亚洲研究侷(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的研究主任米卡*和博格(Mikkal Herberg)在发言中指出,俄国和欧亚大陆将是中国未来重要的原油和天然气供应商。然而这些供应只能少量减低中国对海运能源的依赖。另一个可以帮助绕过马六甲海峡的原油管道是通过缅甸,但该管道能否修建还不确定。目前中国内部的能源问题导致中国不能完全依靠国际能源市场。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峰会召开在即  八大工业国歧见仍深
美气候变暖态度可能出现重大转变
“如尼克松活在今天,他不会去中国”
大专用电量高  教部祭出补助款大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