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无米乐导演:旨在唤醒台湾生命力价值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6月2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刘正庆约翰尼斯堡二十三日专电)代表台湾角逐南非德班国际影展最佳纪录片的“无米乐”,导演颜兰权、庄益增表示,这部片子虽然是以有点哀伤的结局收场,但如何重新唤醒台湾生命力的价值,才是他们想表述的重点。

叙述台南县后壁乡农村生态和农民生活的“无米乐”,参展前曾陆续获得台北电影节媒体推荐奖、南方影展观众票选奖和台湾纪录片双年展首奖等,在德班首映期间,也赢得全球其他影视制作人的高度赞扬,连许多侨胞看后也勾起儿时回忆和对台湾故土的怀念。

提起“无米乐”的拍摄过程,颜兰权说,当初接下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的社区总体营造宣导短片时,听到后壁乡稻农的一些小故事后,反而产生一股莫名的冲动,觉得这些老农民的价值如果再不记录,三十年后可能更没有人知道农业和农民对台湾的贡献。

这部影片虽然是以政府推动休耕计划、农民表面上因无米可种而感到更快乐,但这群农民真的感到更快乐了吗?庄益增认为,这部片子只是希望透过现实写照的方式,试图指出农民的困境。

从播种之前快乐地耕作、到收成时面临的现实痛苦,透过片中主人翁崑滨伯等人的表述,颜兰权和庄益增说,现在还在台湾土地上辛勤耕种的老农民,可说是最可怜的一代人。

在以前,农业生存维系还后继有人,但已六、七十岁的老农民,面临后继无人又得承受休耕的打击下,即使种稻已毫无利润可言,但对这群老农民来说,他们还是要做到最后一口气,否则就是对不起天、对不起地和祖先。

庄益增以作家黄春明说过的一段话指出,“农业是人格成长的教师,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农业,就不可能存在什么文明”,而随着台湾农业体系日渐凋零,在人人高呼爱台湾、爱土地的口号下,庄益增说,真正爱台湾和爱这片土地的,反而是这些不会讲只会做的老农民。

颜兰权和庄益增表示,政府推动的休耕计划等于是放任农民自生自灭,并造成农村文化和农业生态的恶性循环。

他们说,例如,水利灌溉系统荒废,失去土地涵养功能的农田一旦休耕,便很容易闹水灾,而休耕农田的有害昆虫更会跑到相邻的分期耕作田地,这只会让农民增加农药使用量致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差,而拥有农村共同体概念的农民,休耕后反而又增加其他尚留在农村人口的失业情况。

透过这部纪录片,只是真实的记录下台湾农民的困境而不做任何指控,但庄益增说,许多看过“无米乐”的观众,或多或少都会感受到台湾农业的危机,即使这部影片未做任何结论,不过以台湾老农民性格带出的人生观和生命观,才是“无米乐”关心的重点。

首次代表台湾参加德班国际影展最佳纪录片的“无米乐”,将与来自全球另外五十部作品争取最佳纪录片奖项,经三位评审评判后,七月一日再公布最后得奖者,而透过二十一日的首映介绍,“无米乐”已让同时参展的七十七国更加了解台湾另一文化风貌。

相关新闻
《魔戒:洛汗人之战》20分钟动画 安锡影展亮相
《绝地战警4》怀旧与新鲜感并存 续集酝酿中
吿五人插旗大洋洲首登纽澳 10天连唱4场
《幕府将军》第二季更黑暗 第三季是结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