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国家台湾文学馆2007“周末文学对谈——台湾艺文风潮”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7月24日讯】2007年“周末文学对谈”第七场次即将在8月4日于国家台湾文学馆隆重登场,以“伤痕、关怀与认同-解严后的台湾记录片思考”为题进行对谈。郑文堂老师将与王亚维老师畅谈台湾记录片一路从解严后的“抗争”,殖民与戒严时期的“伤痕”,到争取民族集体生命尊严、关怀弱势的“认同”主题等,并思索在新世纪的全球化浪潮下,影像制作技术及科技管道的多元化,促使台湾纪录片未来将在表现形式展演为一场场精彩可期的嘉年华会,也令人期待其在哲学、社会、文化、美学上所展开的深度呈现。

郑文堂,电影导演,独立制片人。1958年出生于宜兰,毕业于文化大学戏剧系影剧组。毕业之后郑文堂进入电影圈从摄影助理开始做起,陆续作过场记、副导演、制片等剧组工作,累积了丰富的电影制作经历。从1998年开始拍摄“河流三部曲”:《兰阳溪少年》、《浊水溪的契约》、《浮华淡水》,关注原住民议题的有“部落三部曲”:《玛雅的彩虹》、《少年那霸士》、《梦幻部落》。近年《明信片》、《梦幻部落》、《风中的小米田》、《经过》等作品更是得到海内外的肯定,获奖连连。。

王亚维,目前任职公共电视台的节目部经理。1962年出生于台湾高雄,文化大学戏剧系毕业,美国波士顿大学电影硕士,曾任电视导播、记录片导演与制作人。关注纪录片美学、历史等题材。译有“纪录与真实-世界非剧情片批评史”、“制作纪录片”两书,投身纪录片教学多年,曾担任公视纪录片小组召集人,原住民新闻性杂志节目与网站的制作人,多部历史连续剧“风中绯樱”、“寒夜续曲”等监制,公共电视台企划部经理,现任节目部经理,并在多所大学任教。

解严前的台湾纪录片也许就像个单调的主旋律施政报告,解严后,因为创作空间的开放而出现不同的类型,而强大人文主义与人道色彩是他们共有的特质。诚挚邀请府城的朋友们在周末的午后,相遇在国家台湾文学馆演讲厅,在镜头下一起分享这场跨时代的记录片飨宴,探索思考真“像”的本质。

时间:二○○七年八月四日
场次:伤痕、关怀与认同-解严后的台湾记录片思考
对谈者:郑文堂vs.王亚维
地点:国家台湾文学馆演讲厅
时间:14:00-16:30

新闻联络人:陈昱成
联络电话:(06)221-7201#2305(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