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乐活

酷热夏季慎防环境性热疾病

【大纪元7月12日讯】世界气象专家指出,全球的气温正逐年的在向上攀升,近日来的酷热,不但用电激增,罹患热晕厥、热痉挛、热衰竭、中暑等“环境性热疾病”的病例也不断增加。这种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周围热环境的不适应所造成的热疾病,在程度上从非常轻微到危及生命都有可能发生。

根据美国疾病管制局的统计显示,从1979到1999年期间,美国就有8,015人死于环境性热疾病。进一步的年龄分析并发现,75岁以上的老人约占28%,4岁以下的孩童则占了4%。

什么是环境性热疾病

人体的正常体温一般都只维持在36℃到38℃之间,当体温高于40℃的时候,体内原本的温度调节系统往往就会出现问题,除了严重高体温、干热皮肤及排汗困难外,严重者还会出现中枢神经异常(包括焦躁不安、精神错乱、行为异常、幻觉、谵妄、全身痉挛或甚至昏迷死亡)等症状。

高危险群

高危险群包括:(1)75岁以上老人(2)4岁以下儿童(3)慢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高血压等(4)使用某些药物者,如抗平滑肌痉挛剂、利尿剂以及部分心血管疾病或精神病等用药(5)有中暑病史者(6)肥胖、脱水或酒瘾者(7)可能影响汗腺分泌或其他散热功能的全身性皮肤疾患(8)可能增加体内热能产生的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或巴金森氏症等(9)运动员(10)高温环境工作者。

防范环境性热疾病

高温环境所造成的种种热疾病,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事先加以防范或事后有效处理。因此,如何透过事前的预防和及时有效的处理来避免热伤害,是保障自身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知识。

▲即时处置

发生热晕厥、热痉挛或热衰竭时,应尽快将患者移至阴凉处。身体平躺,足部稍微抬高,并松脱身上衣物,意识清醒者可给予含盐的冷开水,切不可强力按摩或拉扯痉挛的肌肉,以免造成伤害。

若病人发生中暑时,应尽快送医。必要时可使用15℃的冷水泼洒在病人身上,并以电扇强力吹风,或将冰袋置放于颈部、腋下和鼠蹊部。千万不可自行服食退烧药(如普拿疼、阿斯匹灵等)或酒精拭浴,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预防措施

1.室内保持通风,避免环境潮湿闷热,并尽量不要待在高温的密闭空间。

2.在户外工作或活动时,应穿着棉质、宽松、颜色较淡及排汗透气性佳的衣物,并戴宽边帽子或撑阳伞。

3.酷热的天气下,不应做长时间的户外活动,活动最好安排在早晨或黄昏后。

4.多喝水、喝稀释的电解质饮料,避免饮酒。

5.过于炎热时可以冷水冲淋头部及颈部,当水分蒸散时可帮助散热。

6.勿打赤膊,以免吸收更多的辐射热,通风的汗衫反而有消暑的作用。

食疗养生

1.清淡少油腻,夏季宜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腻。

2.适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

3.平时或户外工作活动后可多吃些瓜果类食物,如西瓜、冬瓜、苦瓜、绿豆、红豆、薏仁等。

酷热夏季来临,面对愈来愈热的天气,民众应重视环境性热疾病,必须做好事先的预防,及有效的处理,以避免相关受伤悲剧一再发生。◇(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