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布娃娃纪录片导读 身障儿分享心路历程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3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程启峰高雄三十一日电︶高雄市妇女馆结合心路社会福利基金会今天举办“布娃娃的希望”纪录片导读,该片主角身心障碍儿童“以信”及其爸妈也到场现身说法,说明拍摄该片的心路历程,场面温馨。

脑性麻痹病童“以信”从小全身多重障碍,有如布娃娃,零岁开始接受针灸等各项复健治疗,八年来从未间断,虽然他常会因痛得受不了,一直哭着“我不要,不要”,但是经其妈妈玉奇不断安抚鼓励,现在有时他也会主动要求妈妈带他去针灸,因为他知道未来视力要更进步与独力行走的希望,就是要持续接受各种复健治疗。

玉奇表示,她从知悉“以信”是个多重障碍儿童且极可能永远看不见时,差点崩溃,但她始终抱持永不放弃的信念,如今终于看见孩子未来的希望,也庆幸能将喜悦与照顾的经验和现场观众分享。

一名视障儿童的陈爸爸提问说,他孩子也常像“以信”会在公开的场合发出异声干扰,引来民众的不悦,该如何处理?

玉奇回应说,她会先触摸及安抚孩子,并稍微放大音量以便让他人听见,告诉以信“我们现在在餐厅,妈妈有告诉过你公众场所不能大声吵闹,要把声音放小才不会吵到别人”,让民众知道其实家长平日有教导,只是孩子有身心障碍的问题难以克制,相信他人应该会谅解的。

另一名身心障碍机构的人员提问说,脑性麻痹儿童的肢体动作有区分低张力与高张力的障碍,“以信”属于低张力的小孩,为何其身体能够挺那样直?

玉奇表示,她把“以信”视为上天给的特别礼物,因为“以信”的听力、视力、智力、肢体等都有问题,所以她努力做功课,从零岁开始就带他进行早期疗育各种复健医疗及民俗治疗,“以信”的颈部以上的复健至少持续三年,接着进行腰部以上复健至七岁,她希望未来“以信”能行走,所以将安排下肢复健。

她指出,现在虽然“以信”还是像个布娃娃一样、全身瘫软,但她仍会经常带着“以信”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游玩,与他人保持互动,牵着他慢慢学走,她相信有一天孩子一定可以自己走得很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