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砌石丁坝协助改善河川栖地生态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韦枢台北五日电)行政院农委会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分别于94年10月及95年9月在杉林溪松泷岩河段完成两座砌石丁坝,藉以改善受 921地震或土石流肆虐过的河川生态和生物栖地,研究人员观察,丁坝发挥了“挑流”作用,改变河流方向,将河水导向河心,借大自然力量重新冲出潭、濑,重塑河川栖地生态。

特生中心副研究员庄明德表示,“丁坝”是古代就有的河川工法,台湾早在日据时代就有,它利用河川既有的石块堆砌成丁字型的石坝,借以改善水流方向、力道和河相,不但省时省钱,完全不用水泥,就算被大水冲掉了石块,顶多在河床上再用石块堆砌即可。

这个古老的工法在现代讲究自然工法的情况下,重新受到重视,特别是丁坝堆砌之后,在丁坝后面自然形成缓流区,可提供水生动物遇到洪水时的避难所,使这种传统工法具有划时代的生态及景观上新意义。庄明德指出,南投县杉林溪受 921震灾及后续多场洪水影响,造成上游大量土石向下游堆积,改变河川原有多样性的栖息环境。为验证丁坝可在生态上的影响力,中心特别于前年和去年在杉林溪松泷岩河段堆砌完成两座石丁坝,并进行河川栖地改善试验研究。

他说,所试验的两座丁坝,分别长三公尺和八公尺,平常水流碰不到坝顶,只有发生洪水时才会碰到坝顶,在“怪手”的协助下,几天便完成,实地观察发现,丁坝发挥导流作用,使原来冲蚀河岸受到保护,此外,丁坝间也会形成缓流区,提供这个河段原来的台湾铲颔鱼“ (鱼固)鱼”平日栖息及洪流来临时的蔽护区。

观察时也发现,河段在丁坝施工前、后的各项水文因子,河段流速及水深明显较施工前更具多样化,但实际科学数据需精确调查,目前还在实验室内进行数值模型计算中。

庄明德强调,初步观察丁坝可发挥相当的作用,目前特生中心正向经济部水利署申请“河川栖地模式”研究,准备在台中乌溪的支流─筏仔溪进行一连串河川工法的研究,包括潜坝、分散型固床工、丁坝等,找出溪流复育的方法及成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