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农夫自创排沙法 教授折服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7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谢介裕/南投报导〕小科技大发明!受水利署委托研究清淤排沙的成功大学研究人员,昨与南投县中寮乡生态果园农友田评沼进行一场“理论”与“实务”的清淤排沙交流后,对仅有国小学历的农夫利用“水压”及“真空原理”研发排沙之道,竟与研究中的“水力漩流法”排沙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惊奇不已。

成大教授前往取经

每逢豪雨过后,石门、曾文、日月潭水库常因水中含沙量过高,致供水、发电等功能大受影响;此外,农田水利灌溉管线设施也可能遭泥沙阻塞,致灌溉功能无法发挥,水利署遂委托成大水利及海洋工程等学者进行清淤排沙研究计划。

原理似水力漩流法

成大研发方法为“水力漩流法”,李明熹教授指出,历经一年实验,发现该法排沙量可达九成,日前向水利署简报时,获知田评沼也研究出一套排沙方法,昨特地前往取经。

六十岁的田评沼在广达三百坪、深约四米的鱼池中,设置六个沉沙池及六条排沙管线,池中央则设计一道活动式闸门,一旦池水变浊,即拉起闸门,不必使用任何电力或马达等工具,污水即随着管线被排到野溪达到清淤目的。

李明熹观察后,对田评沼佩服不已,因为他利用地势高低落差、水流产生的力量,即所谓的“水压”及“真空原理”,与“水力漩流法”异曲同工。

有助改善水库含沙

李明熹说,“水力漩流法”系利用水产生的动力让沉积的泥沙浮游,属“动态式”排沙,田评沼的方法则为“静态式”,一旦淤泥沉积过多或变成块状时无法排出,若能让两者合而为一或交叉运用,不但可节省清淤成本及时间,石门等水库及农田水利灌溉用水含沙量过高及污浊问题,可望获得大幅改善。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